摘要:前五集热热闹闹,女主端着一碗羊肉汤在长安街头被追着夸,镜头一转,隔壁巷子的权臣正盯着密信冷笑。
《宴遇永安》播完快一个月了,弹幕里还有一半人在问:这剧到底想说什么?
不是没人喜欢,是喜欢得有点混乱。
前五集热热闹闹,女主端着一碗羊肉汤在长安街头被追着夸,镜头一转,隔壁巷子的权臣正盯着密信冷笑。
你以为是美食治愈系,结果人家暗线埋了半部宫斗。
等你刚适应了节奏,下一集又突然插进一段长达七分钟的厨房特写——锅铲翻炒的声响比台词还响,连盐粒落进汤里的慢镜头都配了心跳音效。
观众不是看不懂,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情绪去接。
这年头,古装轻喜剧像被催熟的水果,外表光鲜,内里空洞。
平台一窝蜂上马,备案表里三成都是“美食+甜宠+权谋”三件套,可谁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观众越看越累。
不是梗不够多,是情绪没根。
你让女主一边笑着给路人送汤,一边心里盘算着怎么掀翻朝堂,这种撕裂感,不是靠滤镜和BGM能糊过去的。
原著《长安小饭馆》能火,不是因为汤好喝,是因为它把烟火气当成了主角。
一碗面里有家的温度,一碟小菜藏着人情冷暖,权谋不过是背景板上的影子。
可改编的时候,总有人觉得“不加点宫斗就不够高级”,硬生生把一碗清汤煮成了浓稠的勾芡。
观众要的是喘口气的轻松,不是被塞了一嘴的戏剧重担。
有意思的是,主演王影璐最近在采访里说,她不想再演“被爱的女主”了。
这话听着轻,其实挺重。
她刚拍完女将军,新电影票房还行,说明观众不讨厌她,只是讨厌被重复定义。
当一个演员开始主动跳出舒适区,恰恰说明市场对标签化角色的厌倦已经藏不住了。
反观原著作者樱桃糕,去年又出了本《汴京小厨娘》,字里行间还是那股子不紧不慢的劲儿。
豆瓣评分没掉,新增评价两千多条,全是“看完想回家做饭”的留言。
这说明什么?
不是题材过时了,是改编太急了。
观众愿意为真实的生活细节买单,哪怕只是灶台边的一缕炊烟,也比十场权谋戏来得有分量。
2024年的新剧《喜卷长安城》倒是有点意思,整部剧没搞什么深宫阴谋,就讲一群小贩怎么在节庆里斗智斗勇。
没有反转,没有虐恋,连爱情线都淡得像茶。
结果用户留存率反比去年同类剧高了7%。
原来不是观众不爱轻喜剧,是他们厌倦了用“轻”包装“重”的套路。
说到底,古装轻喜剧的出路,不在权谋加码,而在烟火还魂。
别把厨房当战场,也别把爱情当救命稻草。
一碗热汤,一句“你吃了吗”,有时候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人记住一座城,一个人。
市场还在追热点,但人心早就在等温度了。
来源:运筹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