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武可不是在乱编名字,在《偃武》中,研发团队不但注意到了古代军阶制这个还原历史的小细节,而且从历朝历代的军阶制度中做了详细的考证研究,条分缕析地梳理出了一套清晰的军阶体系,放入《偃武》之中,成为等级升级的创新性表达方式!
主公,阿武先给您说段三国版《报菜名》:“阿武想当......裨将军、偏将军、荡寇将军、讨逆将军、伏波将军、镇军将军、征西将军、前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
好险!差点没喘过气来!
阿武可不是在乱编名字,在《偃武》中,研发团队不但注意到了古代军阶制这个还原历史的小细节,而且从历朝历代的军阶制度中做了详细的考证研究,条分缕析地梳理出了一套清晰的军阶体系,放入《偃武》之中,成为等级升级的创新性表达方式!
那么,在《偃武》之中,它们又都是被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名字拥有什么含义?阿武这就为您细细道来!
首先,凸显地位的权力符号必然是印玺,金光闪闪的事物最是惹人爱,阿武先给您小露一手《偃武》里那些设计得特别美丽的将军印玺们!
虽然它们都金光闪闪,但是,相信眼尖的主公注意到了,唯独后三个将军印玺拥有不同颜色的绶带。这是一种古代制度,名为“金印紫绶”,也和军阶制类似,是一种彰显身份等级的制度。
根据《汉旧仪》记载,光是印材等级就分为金银铜(PS:《偃武》中也制作了这些将军印的银铜形制,静待主公自己发掘哦);而《后汉书·舆服志》又说道:“诸侯王金玺盭绶,公侯金印紫绶,九卿银印青绶。”这里的盭(lì)便是草青色之意。
怎么样?研发团队不仅注意到了军阶制,还融合了金印紫绶的制度,绶带颜色不同,尊贵等级不同。更多的细节,主公请看!
不仅是印玺的大体形制会随着军阶产生变化,就连底座的纹路也会由裨将军印玺的普通祥云纹样变为威严流畅的龙纹。军阶越高,其所代表的印玺就越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像《偃武》这么细心的SLG可不好找了。连小细节都这么用心,大方面怎么还会有问题!主公,快快预约吧!(疯狂暗示)
咳咳,说回主题。刚才阿武费尽氧气说出的这些军阶封号,其选用和等级设置也是经过了研发团队的细细考量。
接下来的内容有点复杂,主公可要打起精神,为了方便主公观看,阿武已然做了缩减。若是主公看上去就觉得麻烦,研发团队在这上面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也便不言而喻。
最低位次的裨将军,本身为从属副将,"裨"即辅助之意;偏将军是始于东汉的临时统兵职,"偏"指非主力侧翼部队;荡寇将军则为东汉末年设立,为荡平贼寇之意,也属于临时性的称呼。
再往下便不再有临时性的称呼设立,讨逆将军为特设名号,比如当初,孙策便受封为“讨逆将军”征讨袁术;伏波将军意为降伏波涛,多用于南方水域作战;镇军将军负责"镇守中枢"要职,蜀汉赵云、曹魏陈群曾任此职。
征西将军是东汉"征四方"将军之首,掌西部战区,比如曹操、夏侯渊;前将军属于四方将军之一,左、右、前、后将军并称,汉末关羽、张辽曾任此职;卫将军的设立开始于汉文帝,统领禁军戍卫京师;车骑将军也仪同三公,掌全国车骑兵马;骠骑将军,位仅次大将军,是当初汉武帝为霍去病特设,甚至禄同丞相。
终于,我们来到了道路的尽头!大将军!它是最高军事统帅的称号,此称号始于战国。东汉时期,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总领天下兵马!
顺带,阿武也有小贴士要告诉主公。在《偃武》中,击败对应等级的蛮族之后即可晋升军阶,再也不用走累死累活攒经验的道路啦!
提升军阶等级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军阶封号,以及各种奖励赏赐和军策加成,研发团队还附赠了翻车,榫卯等中国古代的“天工开物”,进一步还原三国。
主公还请注意,且不说朝代更迭会产生多少的军阶名称等级差异,就连三国鼎立时期,各国对于军阶制度的排位也并不相同,研发团队已经尽力梳理了相关内容。如此精益求精被悉心制作的《偃武》,绝对值得主公在其创造的三国世界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来源:CCCCCCC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