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是这部《依依向北风》中缺少吸睛引流的当红明星,又或许是这部《依依向北风》中缺少让各个年龄层都能接受与理解的人际关系,又或许这部《依依向北风》中揭示了太多不那么阳光的人性之恶,最终导致这部《依依向北风》落得个“骂多赞少”。
面对这部被许多人诟病的年代剧,我愿称之为“极富哲理的年代剧”。
或许是这部《依依向北风》中缺少吸睛引流的当红明星,又或许是这部《依依向北风》中缺少让各个年龄层都能接受与理解的人际关系,又或许这部《依依向北风》中揭示了太多不那么阳光的人性之恶,最终导致这部《依依向北风》落得个“骂多赞少”。
可对于笔者来说,虽然我只是一个出生于1980年的中年人,虽然我只是从知青父母那里断断续续听到一些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虽然我并没有真正经历过那个可以用“峥嵘岁月”来形容的时代。
却依旧坚信这是一部极好的年代剧,一部远比某些现象级年代剧更有看头的好剧,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性的年代剧。
面对可以用抛妻弃子来形容的乔正君,也许我们可以用世间最恶毒、最肮脏的词汇来咒骂他们母子二人,也许我们可以用世间最悲壮、最怜悯的语言来同情俞乐山。
可当我们真正了解了那个时代的无奈后,当我们用曾经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对母子时,又有多少人真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这对让人感到恶心的母子呢?
或许面对俞乐山的乔正君只是在演戏,但他口中所说的一切、他口中那些让人俞乐山屈服的理由,难道都是假的吗?难道不是血淋淋的躺在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吗?
当乔正君说出“大不了我就跟刘天瑶结婚”时,当乔正君说出“在我婚姻里,唯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爱情”时,虽然不能证明他对曲芳菲和女儿有什么愧疚,但却从侧面证明了一些不可尽言的东西。
无论俞乐山最终的选择是否过于夸张或者说不符合逻辑,当乔正君说出“我现在在乎的,是感情以外的东西”时,当乔正君母亲说出“男人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重要的就是事业”时。
即便我们可以将这段剧情判定为现代人的思想,可当我们将这对母子间的对话与之前乔正君和俞乐山之间的对话放在一起看,或许才会真正明白此刻乔正君心中想的是什么,才会真正明白在这样一个时代能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唯一的可能性是什么。
那些只能深埋进乔正君内心深处的爱情,那些他与曲芳菲之间的甜蜜时光,在此时此刻彻底败给了所谓的事业,败给了能让乔正君少奋斗十年甚至更多的刘天瑶,败给了终于长大且明白了什么叫权衡利弊的乔正君。
这样的乔正君也许会让感到无情,这样的乔正君也会让人感到心寒,可面对像盛必捷这种拥有铁血手腕的人,即便乔正君有朝一日成为刘达生的乘龙快婿,他也未必敢于站出来承认自己是这曲芳菲女儿的亲生父亲。
与今天这个极度现代化社会的爱情观不同,虽然在这一局中爱情同样完败给了事业,可那种个人这种极小个体在面对时代大潮时只能随波逐流的无奈,或许远比爱情败给事业更加重要、更加引人深思。
可当事业面对肚子时,无论是个人意义上的事业,还是国家与民族层面上的事业,都无法在一天三顿都需要填饱的肚子面前占到丝毫便宜,甚至可以说在肚子面前事业败得比爱情更加惨烈。
相比坚决维护上行下达的盛必捷,虽然同样是被平反的刘达生相对温和、相对知道民间疾苦,可最终像他这样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于是便有了全市坚决取缔小商小贩的雷霆之势,便有了号称布票王的俞乐山被通缉,便有了所有人重新要为几分、几厘钱愁白头,便有了接下来的俞乐山因为“更怕挨饿”,继续铤而走险的不断尝试与违法行为。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盛必捷的做法没有错,刘达生的想法也没有错,错之错在俞乐山这种人返城之后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错之错在普通农民手中没有现钱、闲钱以备不时之需,错之错在南北差距如此之大给投机倒把留出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于是便有了事业最终完败给肚子的结局,便有了即便明知可能会被抓也要铤而走险的万千倒爷,便有了在肚子面前事业重蹈爱情覆辙的结果。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会将《依依向北风》当作一部年代剧来看,但在笔者眼中这部也许最终也不会掀起多大风浪的年代剧,却在看似漏洞颇多的剧中,蕴含了许多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哲理。
无论爱情有多么的纯洁,无论事业有多么的崇高,当肚子因为缺少油水而咕咕响起时,再纯洁的爱情也会充满污垢,再崇高的事业也会变的低劣,在活着和好好活着、更好的活着面前,爱情与事业也许真的不值一提。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