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眼里,庆帝糟蹋宁才人,是他作为帝王一时的见色起意,但我在看过原著之后才知庆帝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他的一场精心策划、用以“诛心”的报复。
在很多人眼里,庆帝糟蹋宁才人,是他作为帝王一时的见色起意,但我在看过原著之后才知庆帝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他的一场精心策划、用以“诛心”的报复。
陈萍萍直至死在菜市场的刑架上,都未曾看清这场悲剧背后真正的根源。他穷尽一生,以命相护的“天”,早就在绝对权力的侵蚀下,异化成了一个将忠诚视为枷锁的可怕魔鬼。
庆帝对陈萍萍的恨意,起始于北伐途中那场与霸道功诀紧密相连的生死考验。这本由叶轻眉赠予的功法,既是助他登上宗师之位的关键钥匙,也是悄然催生他偏执猜疑的致命毒药。
霸道功诀的破境之路,本就危机四伏。庆帝在北伐之际,正逢神功冲关的关键时刻,却不幸走火入魔,瞬间陷入“全身僵硬无法动弹”的绝境。对于习惯将一切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帝王来说,这种“任人摆布、毫无反抗之力”的屈辱,远比死亡更加难以忍受。
当他躺在担架上,听着陈萍萍为了救他,不惜饮下马尿、吃下马肉,看着宁才人日夜不辞辛劳地悉心照料,他心中涌起的并非感激之情,而是对“自身脆弱被他人尽收眼底”的深深羞愤。这种羞愤在权力者的心中,极易转化为极端的敌意。
他无法接受自己最狼狈不堪的模样被下属和女奴看到,更无法容忍自己的生死曾一度掌握在他人手中。
陈萍萍的“打救”之举,最终成了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庆帝在剧痛中萌生出求死之念时,陈萍萍出于忠诚,甚至想过结束他的痛苦。
这份不惜背负骂名也要坚守的忠诚,在庆帝康复之后,却被他恶意扭曲成“与宁才人暗中勾结,根本不想让我活着回京”。
这种扭曲的解读绝非偶然,而是权力异化后的必然结果。庆帝将自己走火入魔时的“失控”,归咎于叶轻眉传功背后的“阴谋”,进而将陈萍萍的施救行为曲解为“趁火打劫、图谋不轨”。
在他扭曲的认知里,所有知晓他脆弱一面的人,都成了潜在的背叛者;所有可能对他权力构成威胁的温情,都成了必须毫不留情铲除的隐患。
庆帝压根儿就没动过杀陈萍萍的念头,至少在他还需要黑骑效力、还需要陈萍萍那绝对忠诚的时候,这个想法从未在他脑海中浮现过。
但他心里憋着一股气,一定要让这个“疑似背叛”了自己的下属付出应有的代价。而伤害宁才人,恰恰就是他能想到的最精准、最狠辣的“诛心”手段。
对陈萍萍来说,宁才人就是他在那无尽黑暗生命里唯一的一抹亮光。这个出身东夷的女奴,从来没有嫌弃过他太监的身份。
在他最迷茫、最彷徨无助的时候,是宁才人给予了他敬仰和深深的爱意,成了他对这人世间仅存的一丝眷恋。
庆帝和他们一起长大,彼此间的情谊让他对陈萍萍的软肋了如指掌。他心里明白得很,抢占宁才人,根本不是贪图什么美色,而是为了狠狠击碎陈萍萍的精神支柱:
你陈萍萍视若珍宝的人,在我庆帝这里,只需一句话就能轻易占有;你拼尽全力去守护的那份忠诚,在我眼里,不过就是可以随意践踏的尘埃罢了。
庆帝对待宁才人的态度,将他那报复的本质暴露无遗。他把宁才人纳入后宫之后,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善待。
太后因为“皇帝抢太监心上人”这一丑闻,多次想要除掉宁才人而后快,可庆帝对此却毫不在意,即便宁才人已经身怀龙种,他也依旧冷漠如初。
直到故事落下帷幕,宁才人最终远走东夷城,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这个结局,恰恰是对庆帝无情无义最有力的佐证。
从始至终,宁才人在庆帝眼里,不过就是一件用来报复的工具而已,用完了就随手丢弃,没有丝毫的留恋。
而这一切,陈萍萍都看在眼里,可他却始终以“君权难违”来自我开解,从未曾想过在这背后,竟然藏着如此阴狠毒辣的算计。
陈萍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能知晓那场报复背后的真相。而庆帝呢,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都固执地坚信“朕没有错”。
这场令人唏嘘的悲剧,就像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根源在于两人对“忠诚与权力”的认知完全背道而驰。
陈萍萍这一辈子,都沉浸在对庆帝的“忠诚滤镜”之中。在他心里,庆帝就是那高悬于天的存在,是值得他用一生去追随的“天”。他和庆帝早年一同长大,那段情谊在他心中,早已成了不可动摇、坚如磐石的羁绊。
即便后来,自己心爱的人被庆帝强行夺走,双腿也因为救庆帝而落下了残疾,从此行动不便,他依旧选择了“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满心执着地想要追问叶轻眉之死的真相,却从未将自己那凄惨的爱情悲剧,和庆帝的报复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认知里,君主或许可以无情无义,但绝不会用如此卑劣、下作的手段,去践踏臣子的一片真心。
这种早已深入骨髓的忠诚,就像一层厚厚的迷雾,遮蔽了他看清真相的双眼,成了他人生中无法跨越的盲区。以至于到死,他都带着“为何会被背叛”的深深困惑,满心不甘地闭上了眼睛。
再看庆帝,在他的逻辑世界里,权力就是绝对的真理。他觉得叶轻眉传给他霸道功诀,是“包藏祸心”。
因为这功诀修炼起来风险极大,让他在修炼过程中一度失去了对自身的掌控,这对于习惯掌控一切的帝王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他还认定陈萍萍“背叛”了他,原因很简单,下属的忠诚让他不经意间窥见了自己内心的脆弱,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他强迫宁才人,事后却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意。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所有属于臣子的东西,不管是财物还是情感,都该由他这个帝王来支配。
他留下的遗书里写着“朕没有错”,这可不是什么狡辩之词,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认知。
在绝对权力的语境之下,帝王的意志就是至高无上的正义,所有反抗他的行为,以及给他带来的伤害,都不过是为了维护权力所必须付出的“必要代价”罢了。
庆帝和陈萍萍之间发生的故事,活脱脱就是权力把人性的美好彻底绞碎的惨剧。
想当年,陈萍萍和庆帝关系铁得很。每次庆帝跟人打架,陈萍萍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身边,那股子义无反顾的劲儿,仿佛天塌下来他都能帮庆帝扛着。
后来,为了救庆帝,陈萍萍甚至不惜付出双腿残疾的代价,从此只能靠轮椅行动。那时的他,对庆帝的忠诚,就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怎么都抹不掉。
可谁能想到呢,曾经那个与他亲密无间、一同长大的庆帝,在接触了霸道功诀,又坐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权力就像一个无形的黑洞,一点点把他内心的善良和温情都吞噬了。
他变得多疑又冷酷,曾经为他出生入死的陈萍萍,反倒成了他“报复名单”上的重点目标。好像在他眼里,曾经的情谊都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垃圾,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力,谁都可以成为他刀下的牺牲品。
宁才人就是这场残酷权力游戏里最无辜的牺牲品。她本和陈萍萍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因为庆帝的私欲和报复,被强行卷入这场纷争,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而陈萍萍呢,他一生忠诚,却换来这样的结局,他的冤屈在旁人看来,不过成了庆帝那多疑天性的一个小小注脚,仿佛他的付出和牺牲都毫无意义。
直到最后,五竹眼中射出的“彩虹”光芒,瞬间将庆帝化为了灰烬。那一刻,烧掉的不仅仅是一个帝王的生命,更是他们之间曾经那段纯粹而又美好的情谊。那情谊在权力的侵蚀下,早已变得千疮百孔,如今更是彻底消散在了空气中。
范闲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感慨,忍不住说出“尽被辜负啊”这句话。这短短几个字,或许正是对这场跨越了数十年,充满了背叛与报复的悲剧,最沉重、也最无奈的总结吧。
来源:叶子电影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