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没想到,那个天天被说“只能演豪门小娇妻”的韩雨彤,居然在分手后的第三个月,用一部讲秘书相亲的职场轻喜剧把首日热度干到平台第一,打得一票古偶、仙侠措手不及。
真没想到,那个天天被说“只能演豪门小娇妻”的韩雨彤,居然在分手后的第三个月,用一部讲秘书相亲的职场轻喜剧把首日热度干到平台第一,打得一票古偶、仙侠措手不及。
这转折,比剧里任何一集都带劲儿。
之前她和曾辉像打包套餐,13部短剧连轴上线,弹幕全是“快结婚吧”。
甜得发齁,也齁得人想关视频。
数据好看,评分却两极,有人嗑生嗑死,有人骂“工业糖精”。
现在的《邱秘书的婚事》一上来,弹幕变成了“这姐终于像活人”。
区别在哪儿?
先砍掉悬浮滤镜。
女主穿优衣库风衣挤地铁,上班迟到被扣全勤,相亲对象嫌弃她加班太多。
场景一出来,观众自动代入:这不就是我吗?
再砍掉套路冲突。
没有“总裁摔支票”名场面,也没有“女主摔倒必亲嘴”慢动作。
取而代之的是领导甩锅、同事八卦、爸妈催婚,细碎却真实。
韩雨彤把那种“社畜被迫营业式假笑”演得又尬又心酸,像直接从地铁监控里剪出来。
三组数字能证明观众真的吃这一套——
最近三部短剧,播放量全部过亿,豆瓣评分没掉过7;
曾辉搭档时期,同体量剧大多在5.8-6.5徘徊;
昨天开播的新剧,弹幕互动量是上一部她和曾辉合体剧的三倍。
有人把功劳全推给“分手玄学”,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她换剧本的思路。
以前接戏逻辑:甜、宠、反差。
现在:先问人设立不立得住,再问故事像不像真实呼吸。
搭档也换了。
王凯沐不是流量挂,身高192,往那儿一站就把气氛拉到“普通人和巨人同事”的微妙喜感。
网友截动图:“男一女一问路,像导航和路障”。
这种新鲜组合,比固定CP更有讨论度。
短剧圈现在卷疯了。
要么十秒一个反转爽点,要么把生活切片放大共鸣。
韩雨彤选了后者,还赌赢了。
说到底,观众早就不缺糖,缺的是真。
再甜的吻戏也救不了漏洞百出的剧情,再豪华的别墅也掩盖不了套路的空壳。
回头看,分手像一道分水岭:
前面是“拍完就忘”的快消内容,后面是“想二刷细节”的扎实作品。
不是爱情耽误了事业,而是安全区耽误了成长。
所以,下次再看到“某某CP分手”的热搜,先别急着嗑玻璃渣。
说不定,那正是演员把精力放回剧本和角色的开始。
毕竟,观众能被骗一次,却很难被骗第二次。
能留下来的,永远是那些让人看到自己影子的戏,而不是只看别人撒糖的戏。
来源:自由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