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里,能掌控万人生死的雍正,终其一生都没掌控过自己的记忆——他对纯元皇后的执念,从来不是爱这个人本身,而是爱上了“需要纯元”的自己,爱上了那段未被权力腐蚀的青春幻影。
雍正(胖菊)的记忆困局:他爱的是纯元,还是“爱着纯元”的自己?
《甄嬛传》里,能掌控万人生死的雍正,终其一生都没掌控过自己的记忆——他对纯元皇后的执念,从来不是爱这个人本身,而是爱上了“需要纯元”的自己,爱上了那段未被权力腐蚀的青春幻影。
雍正的“缺爱底色”,早就注定了他的情感困局。从小不被先帝疼、不受生母爱,连太后都偏爱老十四,他对“被爱”的渴望深入骨髓,却又因长期的情感匮乏,养成了多疑、不信任的性子。九王夺嫡时,他亲手推开兄弟情;登顶帝位后,又成了全天下最孤独的人——朝堂上要防党争、哄权臣(如年羹尧),后宫里要平衡势力、防前朝勾连,身边没有一个能全然信任的人。
这时,“纯元”成了他的“情感避难所”。心理学中的“峰终定律”恰能解释这份执念:那些戛然而止的美好(纯元早逝),远比圆满结局更让人魂牵梦萦。他刻意将纯元塑造成“完美白月光”——仁慈、恭顺、满眼是他,却选择性忽略了真相:纯元与他的相遇,或许是乌拉那拉氏的家族安排;她的“深情”,也可能是宜修口中“并非真爱”的假象。直到宜修戳穿“凡是深爱丈夫的女子,怎会愿他与别人恩爱生子”,他露出的不是悲伤,而是被戳穿的狼狈——他怕的不是纯元不爱他,而是怕自己唯一的“情感梦境”碎了。
说到底,纯元对他而言,从来不是“妻子”,而是“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他未登基时的纯粹、代表着“被人真心爱着”的幻觉、代表着那个还没被权力腐蚀的自己。所以他宠甄嬛,是因为甄嬛像“婉婉”(纯元);他后来厌弃甄嬛,也是因为甄嬛打破了这份“像”——当甄嬛不再扮演他心中的“纯元影子”,他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
直到临终前说“回不去了”,他才终于清醒:他爱的从来不是纯元,而是那个需要用“纯元”来填补孤独的自己;他怀念的也不是那段感情,而是再也找不回的、未被权力裹挟的青春。这份清醒是绝望的,也是解脱的——他终于拆穿了自己搭建一生的情感幻境,却也彻底承认了自己一生缺爱、一生孤独的真相。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