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天,这是生死线。情报落后一天,炸弹就可能提前一天落下。吴石拿到一份足以改变局势的情报:空袭时间极可能落在2月1日至15日之间。更要命的是,真正的计划已经定在2月10日午夜。时钟滴答向前,他却发现传递路线出了大问题,关键联络人被掐断。时间只剩十来天,这趟救火
20天,这是生死线。情报落后一天,炸弹就可能提前一天落下。吴石拿到一份足以改变局势的情报:空袭时间极可能落在2月1日至15日之间。更要命的是,真正的计划已经定在2月10日午夜。时钟滴答向前,他却发现传递路线出了大问题,关键联络人被掐断。时间只剩十来天,这趟救火能不能赶在炸点前完成?是谁在暗处调弦,又是谁要被当鱼饵钓出来?
一边是要把情报抢在轰炸前送出去,一边是交通线被抽掉主梁。要不要冒险拉人救线,风险像刀口上的舞步。有人主张先救人再送情报,有人强调先保密再谈营救。争议不在嘴上,在时钟上。吴石的判断更尖锐:林义良不救,整条线断;线一断,2月10日的空袭信息就可能被埋进噪声里。他盯着表,点名朱枫去传话,又指向建昌行。可剧情刚开场,就传来坏消息:林义良已被抓,这条新搭好的通道,只有他一人知道下线。到底是谁下的套?路在哪一节被掐死?答案先按下不表。
线头回溯像剥洋葱,一层比一层冲鼻。抓人的是谷正文,他布了个苦肉计:派翁连旺卧底,在林义良面前演出击杀叛徒刘福慷,骗到了信任,顺势要被带上山联系武装。一边是诱饵,一边是网,就等鱼口一张。吴石判断保密局人浮于事、内部动荡,于是另辟蹊径,去找国防部二厅厅长段退之,想以“三方共管”为理由,把林义良从保密局转押到台北一监,好腾出手营救。表面看是规矩跑程序,实则是拆对手一只手。街头咖啡摊上的普通人只关心两句:人能不能救出来?消息能不能送出去?有人叹气,这关头再耽误一天,2月就到门口了。可风浪表面不大,水下已经起涌。
消息传到谷正文那边,他嘴上答应按规章移交,心里早打了别的算盘。押解半路,他暗中劫走了林义良,直接藏了起来,准备把人当鱼饵,看看是谁在段退之后面出主意。局面像被按下暂停键,所有表面程序都在走,关键人物却悄无声息地消失。假性平静就像夜里无风的海,黑得让人看不见浪头。吴石最怕的是“找不到人”,因为找不到就没法换仓,也谈不上救。怎么办?他想到了陈宝仓。电台早先传来一条关键信息:陈宝仓已经加入了党组织。这意味着,只要能接上头,就有可能组成一支能打硬仗的营救队。问题在于,两人关系卡壳。陈宝仓曾敬佩吴石,但近年来他看到吴石给日本人做过翻译,又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心里直打鼓,觉得这人像个会看风向的投机客。为表态度,他辞了岛内检查武器装备的差事,跑去台南带新兵,离台北远远的。谁都不曾想到,吴石此刻急需他回身托底。几封电码发出去,回音却像落进井里的石头。最后,还是借了福州靖绥公署主任朱绍良的名头,硬把人从台南叫回台北。见面那天,吴石拎菜上门,几杯酒下肚,暗号一对上——“同在异乡为异客,相逢倾盖为故知”——心结解开了,话能直说,手也能往一处使。可别以为合伙人回来了事就好办。对手手里有人、枪、房,押解路线又被他掰断一截,真正的难处才刚露出影子。
就在双方各自憋气时,局势猛地一拐弯。聂曦打听到一个关键点:林义良被劫后,落在谷正文手下余骁男手里,关在中山桥附近的安全屋里。更妙的是,余骁男只要不上班,就会跑去花都大舞厅找他的相好阿玲。钓鱼要找钓点,人要找软肋。聂曦决定借阿玲这根线,顺藤摸瓜。可谁来盯?朱枫被点名。吴石起初不同意,理由很直白:她是交通员,不是情报员,万一出事,情报线要断。但时间像砂漏,再抖几下就空了,他只得点头,但叮嘱只做外围盯梢,不碰硬。朱枫去了大华都舞厅,蹲点两天发现余骁男每次来都提着一袋荣记点心。小事里藏大路,她从垃圾桶里翻出包装袋,顺着店名去打听。结果查到荣记有两家,一家在宁波东街,一家在中山桥附近。哪家真哪家假?店家一句话点醒:太平桥附近那家才是正宗,宁波东街的味道差得远。地图一摊开,太平桥一带全是平房,掩护性强,藏人不扎眼。朱枫心里一亮,八成就在那片。她把线索交给聂曦,聂曦带着陈宝仓的副官阿杜,沿街挨户排查,终于把关押点摸了出来。与此同时,朱枫摸到阿玲的上班时间表。只要阿玲在台上唱,余骁男就会在厅里等。看守一松,门就开了一条缝。前面的点滴线索在这一刻像串珠,连成了链。
风声似乎小了,位置确定了,时间卡住了,计划有了。但表面平息之下,风险更大。第一,余骁男虽会去舞厅,却有同伙昼夜看守,屋里几个人,外面是否还有哨,不到动手那秒谁都不敢断言。第二,阿玲的排班不是死板木头,一旦临时换班,余骁男不走,救人就有碰面风险。第三,林义良之前对翁连旺吐过实情,准备带他上山找武装组织。这一句话像在火药堆边丢下一根火星,即便人救出来,线是否完全干净,谁也不敢拍胸脯。更要命的是,谷正文的“鱼饵局”并没有散,他还想借林义良钓出段退之后面的指挥者。双方立场拉得更紧:一边要快,一边要稳;一边要护线,一边要见人。动手太早,可能打草惊蛇;太晚,2月10日午夜的时限就越来越近。内部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以安全为先,等再确认外围;有人主张趁阿玲上班立刻敲门。问题像三道门叠在一起,一个没打开,后面都别想。一线生机与满盘皆输之间,差的也许就是一张时间表上的一行字。
换成大白话,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拉锯:先把人找准,再把守门人引走,再把门打开,再把人带走,还要保住情报线。有人说计划天衣无缝,想得很美。可别忘了,半路劫押这招谁能想到?把人当鱼饵这心思谁敢保证不会升级?当你夸“部署缜密”的时候,不如顺带想想,要是阿玲那天临时请假呢?要是荣记点心换了包装呢?看似稳妥的环节里,处处都是裂缝。就这波操作,表面像教科书,背后却是刀尖起舞。赞一句“思路清晰”,其实是在提醒一句“别被自己感动”。
到底该把命押在“稳扎稳打”还是“抢时间”的赌桌上?一边说要谨慎,别让朱枫冒险;一边又盯着阿玲的排班,准备卡点出手。站在安全一方看,这是拿人当筹码;站在行动一方看,不抢这口气,2月10日就压到头顶。你更支持哪一种?评论区聊聊你的判断,别只看成败,也看看代价。
来源:木易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