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没喊停,只是把身体重心挪到另一只脚,继续走——镜头里,他演的是1935年红军过草地;镜头外,他演的是2024年国产剧最狠的“真实”。
零下十五度的沼泽水,像一把钝刀,先割皮肤,再割骨头。
于和伟在水里泡到第十二分钟,膝盖旧伤“咔”地一声,像老木门被风掰开。
他没喊停,只是把身体重心挪到另一只脚,继续走——镜头里,他演的是1935年红军过草地;镜头外,他演的是2024年国产剧最狠的“真实”。
这场戏拍完,剧组医疗队的冻伤膏用掉四支,37张伤情单叠起来厚过剧本。
导演说,这不是“敬业”两个字能概括,这是把“历史”从档案馆里拽出来,让它在二十一世纪的水里重新呼吸。
为了让呼吸声更准,军事科学院来了八位“战场翻译官”。
他们先把四渡赤水画成动态沙盘,再像拆炸弹一样,把每一次渡河路线、每一颗子弹的抛物线拆给演员看。
湘江战役实拍那天,烟火组按专家算出的弹道埋了126个炸点,炸点与炸点之间只隔一米,误差超过两厘米就重拍。
烟火指导私下吐槽:“拍个电视剧,炸出了导弹发射的精度。
”
精度不仅献给国内观众,还漂洋过海。
英国、法国、俄罗斯……十二国提前下单,创下中国革命剧海外预售纪录。
法国ARTE电视台看完“遵义会议”粗剪,直接拍板:再做四集纪录片,专门讲中国共产党如何用三天会议改写一支军队的基因。
他们把这当成“西方管理学教科书”之外的东方案例——原来战略转折可以如此安静,又如此爆裂。
安静与爆裂之间,技术做了桥梁。
剧组把IMAX摄影机第一次架进电视剧片场,36台高速机位围着泸定桥拉成一张网,铁索晃动0.1度都能被捕捉。8K HDR让铁锈的纹路像地图一样清晰,观众只要按下暂停,就能在屏幕里找到1935年5月29日那十三根铁链的风声。
风声也被写进教材。
教育部把《伟大的长征》列入“开学第一课”,人教社同步出配套读本,2300所中小学预约放映。
老师们不只要学生“看”,还要他们“算”——算一袋粮食走一公里要消耗多少卡路里,算一支步枪在雨天哑火概率是多少,把历史题做成生活题。
有试映的小学生看完说:“原来长征不是故事,是数学题。
”
数学题算完,情感题才成立。
于和伟在杀青那天,把膝盖里的积液抽出来,装进小玻璃瓶,贴上标签“1935”。
他说:“这点水,从1935流到我的2024,再流到观众的眼前,就算没白疼。
”剧组把瓶子留在阿坝州的片场,埋在当年红军踩过的草根下,像给历史回寄一封快递。
快递单上写着:收件人——“下一个需要相信点什么的人”。2024年第二季度,央视一套黄金档,800万预约观众已经排队。
他们等的不是“神剧”,而是一份说明书:告诉你当世界冷到零下十五度时,怎样让心里的火不灭,怎样把一条铁索桥走成自己的高速公路。
剧终字幕升起时,画面不会喊口号,只放一行白字——
“如果你被这段路震撼,别鼓掌,先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底,是不是还缺一次出发。
”
来源:黄瓜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