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虽好,却难以超越《潜伏》,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5 08:16 1

摘要:2025年10月18日,《沉默的荣耀》正式收官,赢得一片赞誉!一些观众开始郑重地讨论,《沉默的荣耀》能否能超越《潜伏》成为谍战剧第一?!

《潜伏》目前豆瓣国剧排名第八!飘在它上面的分别是以下这几位爷——

第一名:《武林外传》

第二名:《大明王朝1566》

第三名:《西游记》(1986版)

第四名:《红楼梦》(1987版)

第五名:《漫长的季节》

第六名:《琅琊榜》

第七名:《后宫·甄嬛传》

第八名:《潜伏》

……

大家看到这个榜单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对喽,还没有一部谍战剧漂在《潜伏》上面。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谍战剧撼动《潜伏》的巅峰地位!

2025年10月18日,《沉默的荣耀》正式收官,赢得一片赞誉!一些观众开始郑重地讨论,《沉默的荣耀》能否能超越《潜伏》成为谍战剧第一?!

还有一些观众说,《沉默的荣耀》好虽好,可总觉得差一点意思。

小编也觉得《沉默的荣耀》好虽好,但是想超越《潜伏》成为谍战剧第一,也是差一点意思。理由有以下几点——

摄影师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此剧刚刚播出时,一些宣传口径是这样的——“剧中1:1还原1949年台北街景、国民党军服细节等场景,增强了历史沉浸感。”

但是恰恰小编在观赏的过程中没有沉浸感,原因是这位摄影师太过炫技,推拉摇移、俯拍、仰拍、跟拍,甚至动用无人机来个俯拍街景,看得我眼花缭乱,还经常出戏。

你就不能静静地杵在那儿老老实实讲故事吗?

相比之下,小编更喜欢《潜伏》那种洗练朴实的摄影手法。

大概《潜伏》是个穷组(投资只有2000万),折腾不起。他们的摄影机往往就是固定在那里,观众仿佛在看话剧一样,静静地坐在那里,听人讲故事。这才叫沉浸式。那种镜头语言仿佛在说“我也不清楚咋回事,我也跟你一样很好奇主角的命运,咱们就静静地往下看吧。”

最怕摄影师这个岗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好多谍战剧和历史剧都犯这个毛病,有一个第三方的聪明人全程跟拍,观众还担心个毛啊?

2.作旧、营造历史感可以,但是我想分清演员谁是谁?

这个摄影师看得我有点火大,尤其是开篇头几集,色调太暗了,你以为自己在拍《教父》吗?

吴石将军每个同僚出场几乎都是阴阳脸,你想说明什么?

虽然吴石将军的顶头上司周至柔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一边亲亲热热喊着“学长”,一边背地里不动声色罗织吴石的罪名,但是一出场就是个阴阳脸,也未免有点过了。看来交代角色人物性格就全指你摄影师了,台词呢、情节呢?

再有,后期的颜色调的也太狠了,你起码能让我分清角色谁是谁?甲乙丙丁谁是谁?

比如在第一集里,我就没分清毛人凤和建丰同志,因为这两个演员长得像、穿着也像、神情也很相像,我还以为这俩人是蒋介石的一对双胞胎。

这个摄影师啊,入戏太深,使命感太强,真的,你不要那么累深度介入什么的,我只想安安静静看个电视剧。

1. 主角光环

电视剧的前三集是做什么用的?答案是——让观众爱上主角。

观众只有爱上主角、为他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才能怀揣着惴惴的心,一路跟着情节追下去。

在《潜伏》第二集中,戴笠的特使叶子明交给余则成一叠美元外加一根金条,作为余则成帮助追回戴笠情妇蝴蝶金银细软的一种奖赏。余则成对这种行为表示很生气,拿老子当什么了?出门一转身就把金条和美金给了路边一名乞丐!

这个极端的情节新鲜、有趣、别致,编导只用20秒时间便把这个人物立起来了!叙事效率很高!

观众对余则成这个人高度认可,非常关心他的命运安危,所以余下的30集孜孜不倦的追下去!夜夜陪着他哭、陪着他笑、陪着他等待黎明。

在立人设方面,失败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电影《一九四二》。

这部剧花费了冯小刚大量的心血,而且靡费无数银钱。冯小刚拼尽全力在渲染主人公这位地主,他是有多惨啊,他一路颠沛流离地逃难,吞咽着难以下咽的小米,毕生积蓄攒了一马车的银元,中途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上了天,他是有多惨啊!再有他的女儿最后被迫沦落风尘,简直是谁敢比我惨啊!

说了,什么都说了,但是他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爱这个地主?我为什么要为这个地主担心?他的女儿、儿子、老婆即使最后统统下海,我也根本不care!

这名地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给希望工程捐款了吗?!

人物还没立住就开始展开情节,这真的是各种浪费,观众无法共情。虽然《一九四二》请来了奥斯卡影帝,还有《肖申克救赎》的男主演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那也只是在“优术”层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离“明道”还远。

剧本的硬伤是奥斯卡影帝所拯救不了的!

言归正传,咱们再来看看《沉默的荣耀》是如何给男主人公吴石增加主角光环的?

头两集着墨颇多的是描写这个男人正直善良,爱孩子、爱老婆,温柔有责任心,如果说坐在电视机前的主力观众是中老年妇女,这样的人设还是可以圈一波粉的。但作为吴石那个高度的人物,还是远远不够的。别忘了,他的身份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啊!所谓仁、智、勇,我们想看看这个人物的智力水平体现在哪里?我们观众可否学来一星半点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要知道,影视剧作为一种商品,它自然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

接下来,体现吴石智力水平的一幕来了,但是编导将它给浪费掉了……

2. 张灏牺牲这场戏,吴石和谷正文都没立起来

《沉默的荣耀》第一集压根没有冲突,或者说,没有通过冲突立人设,也没有通过冲突推动剧情,这在电视剧创作中是非常罕见的。

很多年轻人追着第一集看完,虽然略感沉闷,但还是因为于和伟这个演员本身的魅力追下来。于和伟近年演了大量的爆款剧,比如《我是刑警》等等,颇得青年观众好感,这就是为什么影视剧要给好演员高片酬的理由。

第二集机会来了,张灏牺牲这场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突,一个极端事件。这是一个塑造吴石和谷正文形象的绝好时机。

面对突发情况、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吴石这位足智多谋的将军,他是如何解扣的?如果吴石真的足智多谋,解扣的手法非常高明,那么好人都应该全身而退才对。但结局显然不是这样的,观众们都有一些失望。

吴石聪明在哪儿?谷正文又狡猾在哪儿?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果说开篇就设立对垒的双方,大家想看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并乐在其中,那这个不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开始。

当然,编导们会竭力辩驳,这个“张灏事件”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个人物以及事件的整个过程都是真的。

但小编认为,如果创作者都如此束手束脚、拘泥于现实,那干脆咱们拍一部纪录片吧。

说好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呢?

如果“张灏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完全可以往后放一放嘛,出于尊重烈士起见。

别忘了电视剧前三集是在打地基呀!

3.张灏牺牲这场戏,情节也不尽合理

车内“砰”一声枪响,吴石将军的脸上被溅上血迹,于是吴石怒气冲冲地拎着一把花口撸子下车,怒吼,“是谁开的枪?是谁开的枪?!”

这个到底是谁开的枪?看一下车窗玻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这个吴石想碰瓷保密局行动组、碰瓷儿谷正文,显然是比较搞笑的。

保密局的人开枪竟然没有打碎车玻璃,还能取人性命,这个太神了!

更搞笑的一幕是,谷正文不仅吓得魂飞魄散,当场下跪,还郑重其事的拿着这把花口撸子回保密局检验弹道,分析一下,张灏脑袋里的子弹到底是出于出自谁的手枪?

这位保密局的大员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4. 正反双方的势均力敌,经常被打破平衡

按理来说,不论是职位还是作为正面角色,吴石的智商都应该是碾压谷正文的。

最起码也是势均力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循环往复。

但剧里不是这样表现的,吴石这一方经常处于下风,谷正文处处得手,游刃有余,一些青年观众表示不满,感觉把谷正文刻画的太聪明了,甚至评论说:“干脆这部剧就叫《谷正文的荣耀》好了!”

我想这是因为创作小组能够拿到谷正文的资料更多的缘故,历史上的谷正文,性格比较招摇,喜欢出风头,喜欢四处刷存在感,光是传记回忆录就写了一火车。想把这个人写的丰富立体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即使描写一个民国时代的人,即使手头欠缺资料,也可以写的惟妙惟肖、平地起惊雷,这要看创作者的功力了!

5. 人物语言欠缺个性

《潜伏》虽然播出十七年了,但里边依然有许多台词被观众铭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有趣儿的台词在剧中俯简皆是。

比如站长那句,“时间是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再有就是谢若林那句“跟父母永别前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该死的鬼子!”

这句台词看似无心,但功能性很强。

它侧面反映了像谢若林这样贪图享受的软骨头之所以加入国军,不仅是因为国仇,更重要的是因为家恨。这个人一切的行为动机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但是我在《沉默的荣耀》里很少看见这样给力的台词,除了吴石将军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第二集里,陈诚上将召集战前会议,吴石与蒋介石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把12军团的胡琏调到舟山群岛增援,听完吴石的锦囊妙计之后,大家伙儿都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

陈诚叮嘱大家保密,周至柔接了一句:“难道我们这里还有共谍?”

这两句台词都太白,应该再润色一下,或者引经据典也好。要知道,国防部这几位爷可不是这样讲话的。

6. 没有给出角色的思维路径

《沉默的荣耀》前前后后出场有台词的角色有84名,大多数是社会精英,尤其是十几位主角。

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讲话的?是如何面对压力的?这是观众十分感兴趣的点,把这些人物都写好,要具备与之同等的智商和社会阅历。

大家都说历史剧难写,比如刘和平老师写《北平无战事》,前前后后就写了七年!

当然也有写的好的,比如《康熙王朝》,开篇开宗明义上来就是顺治要出家,扔下家庭和皇位江山,这个事情该怎么解决?于是孝庄太后召集四位顾命大臣连夜商讨。

这场戏真的是要写顺治出家的决绝吗?

不是,这场戏是交代四位顾命大臣的思维路径,他们的智商,学识,还有个性的。虽然这四位大臣各抒己见,各有各聪明,但最后统统臣服于孝庄的决议,侧面也烘托了孝庄这个角色的性格特色。

年轻观众更希望在影视剧里看到这些东西,希望看到益智节目。

现代人的时间更为宝贵,我们扔下一本书,比如《时间简史》什么的,花费时间来看这部电视剧,我总要学一些东西出来吧?!

《沉默的荣耀》编剧是一位女士,作为女性也是有她自己的先天优势的,比如感情戏写的就很到位,到了最后一集,集中地煽情,煽的就很到位。

印象中让我流泪的是朱枫这一边,当狱管通知她,她的女儿阿菊前来探监时,原本十分思念阿菊的朱枫突然发疯一般,踉踉跄跄奔到门前,高声叫嚷着,“阿菊不是我的女儿!她不是我生的,我没有这样的女儿!”

到了这个时间段,观众才深切地感受到政治的残酷性。

这也是编剧的不二法则,想写英雄,就写英雄失去了什么。

这个是编剧的成功之处!

私以为《沉默的荣耀》原本可以更好的,编剧这个岗位的同志可能是时间太赶,或是受人掣肘。我认为这位编剧的能力不止于此,瑕不掩瑜,《沉默的荣耀》依旧是一部成功的谍战剧。

来源:剧评风云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