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用39集体量讲述吴石将军赴台6个月的潜伏故事,但豆瓣短评区的高赞吐槽一针见血:“主线拖沓到想二倍速,反而反派谷正文的智斗戏让人舍不得快进”。 更反常识的是,剧中英雄传递情报的生死时刻,竟被拍成“全家围观的抢篮子闹剧”——一份花生米大小的胶卷,需要
谁能想到,一部投资上亿、集结了于和伟吴越等戏骨的谍战大剧,播到第18集时,唯一能留住观众的竟是反派角色的副线?
《沉默的荣耀》用39集体量讲述吴石将军赴台6个月的潜伏故事,但豆瓣短评区的高赞吐槽一针见血:“主线拖沓到想二倍速,反而反派谷正文的智斗戏让人舍不得快进”。 更反常识的是,剧中英雄传递情报的生死时刻,竟被拍成“全家围观的抢篮子闹剧”——一份花生米大小的胶卷,需要妻子换篮子、女儿盯梢、副官编谎话才能交接,真实历史中惊心动魄的谍战逻辑,在这里彻底崩塌。
《沉默的荣耀》开局时曾被寄予厚望。 导演杨亚洲带着《空镜子》的细腻口碑,编剧卢敏深耕历史题材,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更是原型人物自带悲壮光环——这位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情报人员,1950年在台湾就义前留下的“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绝笔,本该成为剧集最震撼的底色。 可剧集播出过半,观众发现英雄叙事被塞进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加戏”。
吴石的家庭戏几乎成了注水重灾区。 妻子王碧奎在前几集还是个对丈夫工作冷脸相对的边缘人,朱枫以学做棋子饼的名义上门后,她突然化身热情女主人,主动为朱枫创造出入理由。
女儿吴学成更离谱,对父亲的警惕比特务还夸张:朱枫和吴石在客厅说话,她要么死盯要么趴楼梯偷窥,眼神活像捉奸。 历史中吴石赴台仅半年就暴露就义,剧里却花大量篇幅描写这些家庭猜忌,有观众吐槽:“这是拍《潜伏》还是《家庭伦理谍战狗血剧》? ”
反派谷正文的副线反而成了全剧智商担当。 余皑磊演的这个国民党情报负责人,对吴石的怀疑从第一集埋到第十八集,步步为营。
他派人渗透中共基隆工委、策反发报员刘慷福、培训卧底冒充地下党打入“三荣行”,每个动作都带着老谋深算的狠劲。 更讽刺的是,当主线还在用“聂曦妻子和美国佬交往”“女特务美人计反转”这种烂俗桥段凑时长时,谷正文的戏份连一句废话都没有。
最让观众血压飙升的是第18集的情报传递戏。 吴石获取国民党轰炸上海的计划后,让聂曦联系朱枫到家中取胶卷。
朱枫刚进门,吴学成就像幽灵一样盯着她;吴石刚要递情报,女儿又趴上二楼栏杆偷窥;聂曦只好把胶卷藏进装饼的小篮子,结果妻子王碧奎突然冲出来非要换“黄花梨材质”的大篮子,硬把小篮子塞给司机。 最后靠聂曦编谎说篮子里有烂饼,朱枫才趁机调换回来。
这段本该十秒完成的生死交接,硬生生拍成五分钟的家庭闹剧。
历史学者在访谈中提到,真实中的吴石传递情报时,朱枫曾将微缩胶卷藏进旗袍盘扣,用胆大心细的动作避开搜查。 而剧中这种儿戏化的处理,直接消解了隐蔽战线的危险性。
更不用说吴石原型在台潜伏时,身边危机四伏——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导致整个组织被摧毁,但剧集对此的刻画却轻飘飘带过。 演员的演技也在割裂的剧本里挣扎。
于和伟几次眼神戏分明透出将军的隐忍,却被女儿无厘头的盯梢戏打断;吴越饰演的朱枫本是历史上吞金自尽的英雄,却总被困在“学做饼”的尴尬剧情里。 反倒是余皑磊演的谷正文,连嘴角抽搐都是戏,审讯时压迫感十足,计划得逞时眼底一闪而过的得意,把反派演出了人性复杂度。
剧集宣传期强调“九成角色用真名真姓”,但真实感被拖沓的节奏消耗殆尽。 有观众统计,前18集里吴石家庭吵架、邻居闲聊、妻子做饼的戏份加起来超过两小时,而关键的情报传递和敌我博弈被压缩成碎片。
当谷正文调兵遣将追查地下党时,主线还在纠结“王碧奎为什么突然对朱枫亲热”——这种本末倒置的叙事,让豆瓣评分卡在5.8分再也上不去。
来源:阳光解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