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对曹贵人的厉害早有感知,却未料一次与她在皇上面前的品茶,竟被对方一句话吓得连琴都弹不出,这背后的缘由值得细究。
甄嬛传:为何曹贵人的一句话吓得甄嬛都不会弹琴了?
文/宁静致远
甄嬛对曹贵人的厉害早有感知,却未料一次与她在皇上面前的品茶,竟被对方一句话吓得连琴都弹不出,这背后的缘由值得细究。
此前,甄嬛三人组曾吓疯丽嫔,曹贵人当即建议华妃“疯子的话不可信”,助其到太后处讲明原委;
后来太后与皇后商量收回华妃协理六宫之权,华妃因见不到皇上而迁怒曹贵人,认为是她出的歪主意,可曹贵人仅用华妃的一只步摇,便让皇上与华妃冰释前嫌,其筹谋之深可见一斑。
真正让甄嬛失态的场景,发生在皇上与果郡王打猎归来后。
当时果郡王一箭双鸟穿四眼,皇上本就因果郡王的箭术是先帝亲手所教而心生嫉妒。
回到勤政殿后,皇上正和曹贵人一同品饮果郡王送来的“雪顶含翠”,随后便召甄嬛前来共品。
席间,曹贵人忽然说道:“臣妾听闻,皇上当日初见莞贵人,怕妹妹生疏,便假借十七爷之名,与妹妹品箫谈琴。这才成就今日姻缘。当真是一段佳话呢。”
甄嬛原以为此事只有皇上知晓,定是皇上告知了曹贵人,可事实并非如此,另有他人泄露;
更让她不安的是,皇上听到这话后脸色已不太好看,显然心里已经不悦。
曹贵人说的本是事实——当年杏花微雨,皇上确实在秋千旁假借果郡王之名,与甄嬛品箫谈琴。
但经她刻意提起,却向皇上传递了一层心理暗示:莫不是甄嬛喜欢的是真正的果郡王,而非皇上。
见目的已初步达成,曹贵人觉得点到为止即可,便以需照顾温宜公主为由主动退下。
曹贵人提及皇上假借果郡王之名与甄嬛结缘的旧事,看似无心闲谈,实则每一句都暗藏精准算计,包藏祸心。
01
皇上和果郡王打猎归来,曹贵人是陪伴在身边的。
所以她一眼看穿了皇上对果郡王箭法精准,而心生嫉妒。
所以这个时候她将甄嬛与果郡王的名字绑定在一起,提到皇上假借十七爷之名品箫,实际上根本不是单纯地提一提以前的事。
实际上是在给皇上上眼药,其实甄嬛当初动心的并不是你这个假十七爷,而是真正的十七爷。
她这句话非常精准地戳中了帝王的痛点。
有哪一个至高无上的皇权主宰者愿意自己的枕边人有一心呢?
这就让皇上对甄嬛的信任瞬间土崩瓦解。
果不其然,皇上问甄嬛你对我是真心,我知道但是你是什么时候对我有真心的?
好在甄嬛非常的聪慧,回答的时候滴水不漏:“是在余答应刁难臣妾的时候,虽然对皇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臣妾这就是救人于水火。”
要不然皇上真的认为甄嬛当初对自己有异心。
02
皇上与甄嬛的这段偶遇,在皇上看来是最独特的相处。
而甄嬛的才情与独特的行事方式在皇上心中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善解人意的形象。
皇上对她的宠爱有加,很大程度上是甄嬛不贪他的权势和地位,而是倾慕他这个人。
毕竟当初皇上说自己是果郡王,就是为了不要让人感觉他是皇上而屈从或攀附。
如果甄嬛对自己的感情不是纯粹的,不是唯一的,那皇上对甄嬛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认为她也是为了权势和地位接近自己,跟其他的嫔妃无二。
只要皇上心里有了这种想法,便是在他们两人的信任上,感情上扎下了一根刺。
这对甄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哪怕不是一人心,只要用心也行的生存法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所以她才吓得连琴都不会弹了。
以致皇上说她心里有事,所以没有一心弹琴。
其实,甄嬛在想这些闺中秘事是谁泄露出去的?
怎么曹贵人会知道得这么清楚,还拿这件事引发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危机,自己身边恐怕出了叛徒。
这让甄嬛觉得在后宫中生存,真的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
来源:宁静观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