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战、吴磊、王一博、刘鹤棣等兼具流量、颜值、实绩的头部艺人,普遍转型或拒接女频偶像剧,专注电影、正剧或大男主赛道,导致偶像剧失去核心吸引力。
现在偶像剧实在是太缺太缺男演员了,一堆剧进入定女选男的阶段。
尤其是《月都花落》《天行九歌》《入局而定》《燃羽》《云初令》《明月录》《嫁金钗》《阿吱阿吱》等多部古装、仙侠、民国题材剧集进入“定女选男”阶段却难觅合适男主演。
顶层男演员集体缺席
肖战、吴磊、王一博、刘鹤棣等兼具流量、颜值、实绩的头部艺人,普遍转型或拒接女频偶像剧,专注电影、正剧或大男主赛道,导致偶像剧失去核心吸引力。
中层演员“体寒”难扛剧
曾舜晞、侯明昊、陈哲远、王安宇等虽颜值年龄适配,但市场号召力不足,剧集多“勉强过审却难成爆款”,无法带热待上位小花。
转型与定位固化者增多
檀健次、罗云熙、成毅、龚俊等或专注大男主剧,或进入转型期;任嘉伦等因戏路固化难突破,进一步缩减可选范围。
挑番位与合作对象
张凌赫、宋威龙、丁禹兮等要求一番或只搭档顶流花,邓为等人宁愿闲置也不接二番。
人才转向正剧与短剧
张晚意、张新成等转战正剧圈或音乐节,刘宇宁等短暂回归但难解整体困境;短剧市场分流新人,但演技颜值普遍遭诟病。
偶像剧吸引力下降
戏份争端:男演员抗拒“戏份少、非戏眼”的女主向项目(如《惜花芷》胡一天平番争议),追求平番或绝对一番。
人设单薄:角色沦为“完美工具人”,缺乏性张力与现实感(如守身如玉、破镜秒变舔狗等套路),削弱演员创作欲望。
观众审美疲劳:古偶同质化严重,95生花集体缺乏破圈代表作,陷入“消耗粉丝底盘”的恶性循环。
多数演员难演“真实爱人感”,呈现“木感”或“油感”,缺乏性张力。观众认为“性魅力>颜值”,而新生代男艺人普遍自恋过度、表演拘谨,削弱代入感。
赵今麦等小花因幼态脸、封闭式表演与男演员缺乏化学反应(如《樱桃琥珀》《度华年》),暴露选角适配性问题;妆造违和感加剧观众出戏。
更有顶流直接退圈,有同类型“顶刘”已听劝回归主业,彻底不演戏。
留给待上位小花的,要么是体寒男演员,拍完毫无CP感;要么是“老叔”演员,观众难以入戏;或是糊新人,项目都过不了会。
来源:巴黎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