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迎来收官,“东海小组”全员壮烈牺牲的结局,让无数观众泪湿眼眶。这部作品以艺术之名打捞起隐蔽战线英烈的尘封事迹,让吴石、朱枫等名字走出历史档案、走进公众视野。当英烈们的坚守与牺牲被具象呈现,我们终于读懂,所谓“沉默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迎来收官,“东海小组”全员壮烈牺牲的结局,让无数观众泪湿眼眶。这部作品以艺术之名打捞起隐蔽战线英烈的尘封事迹,让吴石、朱枫等名字走出历史档案、走进公众视野。当英烈们的坚守与牺牲被具象呈现,我们终于读懂,所谓“沉默”是他们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无私奉献,所谓“荣耀”是他们用生命镌刻的民族丰碑,是穿越时空、永不褪色的精神光芒。
隐蔽战线的英烈,是历史长河中“沉默的脊梁”。他们没有硝烟战场上的冲锋呐喊,却在敌人心脏里步步为营;没有军功章上的赫赫威名,却用忠诚与智慧守护着革命事业。吴石将军就义前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绝笔,字字彰显赤胆忠心;朱枫烈士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用生命传递关键情报,践行着“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誓言。他们的事迹曾长期尘封于档案之中,成为少数人知晓的英雄传说。
《沉默的荣耀》用艺术温度打破“沉默”,让英烈从历史符号变为有血有肉的“身边人”。剧中,英烈们不再是历史书中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他们既有对家人的牵挂思念,却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既有对生死的本能敬畏,却在危难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种具象化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得以触摸的精神温度,感受信仰的磅礴力量。正如有观众所言:“以前只知道他们是英雄,现在才明白,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在民族大义面前选择了伟大。”
优秀的主旋律作品,无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者”与精神力量的“摆渡人”。从《觉醒年代》到《沉默的荣耀》,这类作品总能以共情之力,让英烈事迹穿越时空、直抵人心。当“东海小组”全员牺牲的画面出现,英烈们的家书被缓缓读出,观众的泪水里,既有对英雄的崇敬,更有对历史的敬畏。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英烈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成为滋养当代人心灵的养分。
《沉默的荣耀》更以艺术笔触,深刻诠释了“信仰”二字的千钧重量。英烈们身处险境,却始终坚守初心;面对诱惑,却从未动摇立场。吴石将军放弃高官厚禄,选择潜伏斗争,只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初心;朱枫烈士主动请缨奔赴险境,用生命传递关键情报,践行“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誓言。这种信仰,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行,铸就了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
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英烈的信仰之光始终照亮征程。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科技创新前沿,从外交舞台到急难险重现场,无数人以英烈为精神坐标,将沉默奉献化作奋进行动,把不朽信仰转为前行力量。《沉默的荣耀》虽已收官,但英烈精神从未落幕。在时代征程上勇毅前行、为家国安宁与民族复兴奋力拼搏的每一步,都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更是对“沉默的荣耀”最生动的诠释。
评论员:孔德淇
审核:杨晓明
编辑:王倩
校正:张雅雯
来源:泰安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