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还在吐槽剧荒的同事,现在每天午休蹲央视,就为看白宇帆把面团甩成三米长——弹幕齐刷“手替国家一级”。
“拉条子”三个字,最近把外卖平台搜崩了。
上周还在吐槽剧荒的同事,现在每天午休蹲央视,就为看白宇帆把面团甩成三米长——弹幕齐刷“手替国家一级”。
别急着笑,人家真甩。
导演李路放出的幕后纪录片里,白宇帆在新疆馆子打了28天杂,和面、揉面、拉面,全套流程一次没借位。
第六集那六分钟一镜到底,原本打算切三段,结果他零失误,摄影师手一抖都没舍得停。
更离谱的是,剧里那间“红石榴餐厅”根本不是棚景,是乌鲁木齐县一个开了十二年的农家乐。
老板娘阿依夏木白天拍戏,晚上照常营业,游客排队排到马路对面。
文旅局偷偷把监控数据甩给剧组:拍摄两个月,农家乐那条沟,游客量同比涨四成,直接把淡季干成旺季。
央视索福瑞刚出的数据更夸张:首周平均1.89%,第三集雪豹出场飙到2.13%,今年现实题材里没谁了。
弹幕里有人科普“雪豹是国家一级”,有人刷“新疆颜值天花板”,还有人问链接——不是问动物,问古丽娜尔同款围巾,淘宝店铺客服原地加班。
美团同学最开心。
“拉条子”搜索量一周翻两倍,骑手说“送一单被问三次剧里是不是这味儿”。
新疆文旅厅干脆官宣,下个月上线“红石榴美食线路”,把剧中七个取景地串成三天两夜,送同款围裙,管饱拉条子。
老戏骨也没闲着。
饰演爷爷的艾丽娅,拍完戏被邻居认出,下楼倒垃圾都被塞一把葡萄干——“阿姨你剧里腌的羊肉配方到底几勺盐?
”艾丽娅哭笑不得:盐是真盐,锅是真锅,连她切洋葱哭到隐形眼镜掉出来那段都没喊停。
年轻人看的是爱情,当地人看的是自家门口。
剧里白宇帆返乡画墙绘,镜头扫过伊犁河,弹幕飘过“我家窗户同款角度”。
下一秒他骑车经过的巴扎,就是伊宁汉人街,卖馕的大叔指着电视跟孙子说:“上次那个演员还欠我五块钱馕钱。
”
最戳人的是第三集结尾,古丽娜尔把受伤雪豹抱回救助站,背景音乐没上煽情弦乐,只有夜里风声。
镜头拉远,观众才发现救助站就是真实存在的“伊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微博连夜长粉十万,捐款二维码被扫爆,中心工作人员发朋友圈:“谢谢剧,但雪豹口粮真够了,大家不如买点牧民滞销苹果。
”
你看,它没喊口号,却让“民族团结”四个字落在餐桌上——汉族小伙学会拉条子,维吾尔族姑娘教他怎么把蒜拍得更碎;哈萨克大叔送来马奶酒,回族大姐教他们剥石榴不流汁。
柴米油盐的缝隙里,不同民族的语言混在一起,像抓饭里的胡萝卜和羊肉,谁也没抢谁的味道,却一起把锅气炒到最香。
有人说主旋律终于不端着,其实秘诀简单:把假大空换成真小香。
演员真学手艺,摄影真进沟,连群众演员都是隔壁邻居——镜头里那个端着抓饭傻笑的大叔,白天刚在自家院子晒完葡萄。
剧追完了,外卖也吃了,最实在的彩蛋是:下个月请三天年假,飞乌鲁木齐,坐文旅局包车,吃剧里那口拉条子。
老板娘说了,不加明星合影费,只多送一瓣生蒜——“吃完才算自己人。
”
来源:轩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