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最近看《沉默的荣耀》被朱枫的故事戳中了心窝,可我总在嘀咕为啥导演不选袁泉演朱枫呢?她演技真没得挑,《中国医生》连钟南山都夸她眼神有信念感,可她那张脸太洋气了,眼窝深鼻梁高,放1940年代台湾当隐蔽战线的普通家庭妇女,怕不是一出场就让人觉着“这人不一般”,反而
我最近看《沉默的荣耀》被朱枫的故事戳中了心窝,可我总在嘀咕为啥导演不选袁泉演朱枫呢?她演技真没得挑,《中国医生》连钟南山都夸她眼神有信念感,可她那张脸太洋气了,眼窝深鼻梁高,放1940年代台湾当隐蔽战线的普通家庭妇女,怕不是一出场就让人觉着“这人不一般”,反而容易暴露身份,这不就让人想问,导演到底图啥不选她呢?
袁泉长得比吴越更洋气,演技没问题,但从这个角色的年代,身份等综合考量,个人觉得吴越更合适些
我最近不是在看《沉默的荣耀》这部剧嘛,讲的是朱枫烈士的故事,真的特别打动我。
看着看着,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导演最后选了吴越来演朱枫,而不是袁泉呢?
说起袁泉,她的演技那可是公认的好,绝对没得挑。
你看她在《中国医生》里,连钟南山院士都夸她,说她那个眼神,特别像真正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充满了信念感。
还有《中国机长》里,那个气场,真是能镇住全场。
但是吧,咱们得实话实说,袁泉那张脸,长得有点太洋气了,眼窝深、鼻梁又高,整个骨相偏欧式。
这种特点,在她演《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时,绝对是加分项,特别符合那种精英感。
可你想想,要是把她放在1940年代的台湾,那种隐蔽战线的环境里,就有点不合适了。
朱枫烈士当年执行任务,得伪装成一个最最普通的家庭妇女,日常言行举止必须温和、低调,跟邻居打个招呼都不能露出半点锋芒。
袁泉那个气质,好是好,但感觉她一出场,就会让人觉得“哎,这个人不一般”,太显眼了,反而容易暴露身份,这不就坏事了嘛。
反观吴越演的朱枫,那才叫一个贴合,像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人。
你看剧里那些细节,当她接到要去台湾的任务时,嘴角那么微微往上一扬,那个瞬间的幸福微笑里,既有终于能回家的期盼,又藏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这不就正好对应了史料里说的,朱枫同志能“周旋于国民党高层却不事张扬”的那种状态吗?
还有,当她察觉到女婿可能有点怀疑她时,她悄悄地把一根头发丝搭在箱子锁上,用来检验箱子有没有被人翻动过,发现异常后,回头那么一笑,北京广播电视台都评价说这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真是细极了。
等到后来入狱,面对特务时,她那眼神里的鄙视;独自一人时,捏着金首饰的手指头都在发抖,像这种“肩膀有点塌”、“眼尾发红”的小细节,全都是吴越刻意收着、弱化着来演的,这种表演方式,跟历史上朱枫同志那种“三进上饶集中营营救同志”、“变卖家产去资助革命”的真实状态,简直是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就连国家安全部的微信公众号都专门发了她的饰演感言,说她是“实现了朱枫的重生”,这评价,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咱们再回头说说袁泉,她特别擅长表现一种“强大的存在感”,在《中国医生》里靠眼神传递力量,在《中国机长》里靠台词掌控全场,这种能力在现代职场戏里确实是绝活。
但朱枫这个角色不一样,她在1949年去台湾,名义上是“以探望女儿为掩护”,她得像个真正的普通人一样过日子。
《中国青年报》不是评价袁泉有种“职业感与知性美”嘛,这种特质放在民国女伶的角色里会很出彩,比如她演《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吴小姐就特别合适。
可地下工作者最关键的一点,是得能“泯然于众人”,不能让旁人一眼就看出“这人不简单”。
袁泉自带的那种“洋气”,和1940年代这个角色需要的“于无声处藏锋芒”的气质,放在一起总觉得有点不合拍,反而会显得突兀。
演技好是基本盘,但选角这事儿,真的还得看具体的年代和身份。
吴越的演技毋庸置疑,她就是朱枫
吴越这次之所以演得这么像,就是因为她演得特别朴实无华,大气,而且还抓住了南方姑娘身上那股子劲儿,更重要的是,她把地下党员也是普通人这点给演活了,人物会有慌乱,但牺牲的时候又特别硬气。
你瞧,连朱枫烈士的亲孙女朱容瑢看了剧都说,“吴越演的,就是我奶奶。”
这话的分量,得多重啊。
咱们再细细掰扯一下吴越到底好在哪儿,首先就是南方特质抓得准。
朱枫烈士是1905年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的,是地道的南方姑娘。
吴越就把这种南方女子的细腻、温婉演得特别贴。
朱枫烈士的孙子朱则安看剧时也夸,说吴越演出了他奶奶笑容里的亲和力,举止间的优雅。
这可不是客套话,你看剧里,朱枫在香港准备出发去台湾前,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轻声念叨着家里人的日常,没有一句口号式的豪言壮语,但那种南方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全出来了。
历史上,朱枫曾变卖自己的祖传钻戒去换革命物资,她出身富商家庭,自己却总是一身素朴。
吴越的表演,就是把这种“家常味儿”给演活了,让你觉得她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咱们身边、从镇海街坊里走出来的一个普通姑娘。
再一个,就是她演出了英雄的“凡人底色”。
吴越没有把朱枫塑造成一个“天生无畏”的神,而是让观众清清楚楚地看到,她也会慌,也会怕,她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比如,刚接到赴台任务那一刻,她先是想到能和亲人团聚露出笑容,可眼神一转就变得决然,手指还下意识地微微捏紧,这种小动作多真实啊,就是普通人面对未知危险时本能的紧张。
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剧评说得特别到位,他们说,“吴越刻意演出了朱枫‘因经验不足而犯错的急躁时刻’。”
朱容瑢也说了,“剧组没有把我奶奶当成一个符号,那些生活细节让人感觉英雄从未离开。”
你再回想一下,剧中朱枫第一次传递情报被盘查时,喉咙滚动、语速不自觉地加快,那种下意识的慌乱特别接地气,哪像是在演戏?
地下党员也是凡人,也有软肋,吴越一点没藏着掖着,把这部分也坦然表现出来了。
最后,说到英雄气概的展现,尤其是在吞金明志和最后牺牲的时刻,吴越的表演功力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吞金那场戏,她没有用大喊大叫去表现,而是通过额头冒汗、手指颤抖这些细节,但眼神却越来越坚定、沉稳,这和历史记载中朱枫“党性坚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形象是完全吻合的。
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她的声音是沙哑的,但里面透出的那股力量,却能穿透屏幕,直达人心。
朱容瑢听到这里都哽咽了,她说,“吴越用那种平静的语气,反而传递出了‘舍命’的真正重量。”
这哪里还像是在演戏,分明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朱枫烈士站在马场町刑场上的样子。
所以你看,吴越演朱枫,真不是凑合或勉强,她是真的合适。
就凭着她那股朴实无华的劲儿,成功地把南方人的温婉、普通人的慌乱、和革命者的硬气,完美地揉合在了一起。
她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她就是朱枫本人。
来源:龙吟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