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胡宗宪竟也耍手腕,严嵩都上当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20:47 1

摘要: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在严世蕃授意之下,竟然采用毁堤淹田这伤天害理之法强推改稻为桑,幸亏浙直总督胡宗宪心中有人民,果断用分洪之法,变淹九县减为只淹了一个淳安和半个建德。

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在严世蕃授意之下,竟然采用毁堤淹田这伤天害理之法强推改稻为桑,幸亏浙直总督胡宗宪心中有人民,果断用分洪之法,变淹九县减为只淹了一个淳安和半个建德。

饶是如此,也造成了十万民众的流离失所,衣食无着。

这个时候,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只为功亏一篑而懊丧并且忙着找背锅侠,而胡宗宪却提出了另一个方向的解决方案,以此上疏朝廷:

由官府请朝廷调粮借贷,让百姓赶插秧苗,秋后分三年还粮,且三年内暂停改稻为桑。

用膝盖想也知道,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不可能同意这个方案,但胡宗宪早已预料到了,他叫出了次日就要处斩的马宁远,后者掏出一份怎么毁堤,都有哪些人合谋,罪职都写在上面的供状,他与常伯熙、张知良都已签了名)。

胡宗宪让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看,可他们哪里敢看?

这一不敢看可就上当了,马宁远写的其实不是毁堤淹田阴谋,而是河堤失修问题(或者说,胡宗宪准备了两份)。我觉得也不妨理解为他与胡宗宪合唱了一出双簧。

这份供状是马宁远临死之前做的一件正确的事情。

因为胡宗宪正是用这个来做要挟,迫使三人妥协,按胡宗宪所述意思联名奏疏。

给朝廷的奏疏先到内阁,也就是先到严府,也就是先经严世蕃看过,再送严嵩。

不消说严世蕃是何等震怒,严嵩看后也是颤抖着连说了两个好字,连带着头和须都在抖着,一下子显出了老人中风时的症状。可见此事对他打击之大。

不过他这两声里的意思,可与严世蕃及幕僚鄢懋卿、罗龙文不一样,他们只恨胡宗宪人心似水,严世蕃甚至咬牙表示我们可以扶起他,现在还能踩死他

严嵩固然有对胡宗宪没有坚定地站在他们一边表示失望,但更多地却是对严世蕃他们政治水平低下的失望。

像他这样做了20年内阁首辅的人,尽管同样是以捞钱为第一要务,这也是不屑于用这种卑劣无耻的手段,或者说,还不至于如此没有底线。

当然最失望的是,都已经这样搞了,却还是没办成,还得他出面擦屁股。

他自然知道,所谓河堤失修只是胡宗宪替他们遮羞罢了。

但现在的他也没有退路,只能遵严世蕃他们的旨,无奈地叹息八十一岁,命该送你们手里,带奏疏进宫,争取嘉靖坚持改稻为桑。

当然他不是这样直说的,他就跟嘉靖建言:是否立刻召胡宗宪进京,一是赈灾,一是改稻为桑,到底还能不能兼顾,臣等同他一起议个妥善的法子。

意思是清楚了,答案还得嘉靖来宣布。

嘉靖的旨意是:不仅胡宗宪要来,还要让杨金水和谭纶也来。原话是这样人:

这两个人,一个姓杨名金水,是吕公公的人;一个姓谭名纶字子理,是裕王的人。连同严阁老你那个胡宗宪,三路诸侯,山神土地一起来!

嘉靖是知道党争的,他更是懂得平衡的。

杨金水见吕芳这一节,有个献茶环节有意思。

杨金水在江南时一直是泰山迸于前而不改色的模样,现在生死关头,献茶时也禁不住双手打颤。

不过他到底是老祖宗吕芳最疼爱的干儿子(不然也不会派他去浙江),吕芳让他喝掉自己剩下的半碗剩茶。杨金水一下子如闻纶音,知道自己没事了。

原来太监圈有规矩:

外任太监进京见吕芳通常都是在敬献这一碗茶时便能知道自己的恩宠:茶递过去吕芳倘若不接,这便是等着发落了,是贬是关是杀全在吕芳接下来的话里;茶递过去吕芳倘若接过去喝了,那便是平安大吉,接着回去当差就是;要是吕芳赏敬茶的人喝下自己剩下的这碗茶,这便是当亲儿子看待的礼遇!

吕芳也不是无原则,他之所以没追杨金水的责,理由是:

你也是为了宫里好。难得是你不隐瞒,这便是最大的忠。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揣的是九州万方。

核心是不隐瞒,就是后半句有点刺耳,什么叫一两个县嘛?但怪吕芳没用,嘉靖确实不会在意一两个县,甚至,“九州万方”对他来说,主要也是赋税吧。

面见嘉靖时,杨金水如实禀报严世蕃逼淹田的信,也承认未看马宁远供状;面对嘉靖胡宗宪为何这么做的提问,他分析三点:怕百姓闹事加外患担责、受谭纶影响、对严嵩有感情却不满严世蕃,嘉靖听后默察局势。

他得到了嘉靖的肯定。后来他又一次面圣,那次他是装疯的,应对过关,或许也与此次留下的好印象有关。

胡宗宪抵京时已晚,未等召见,更未及吃晚饭,就先去严府拜访。这里有一段描写,很深沉:

下轿后,他站住了,远远地望着那座自己曾经多次来过的府第。府门廊檐下那四盏大红灯笼上,严府两个颜体大字依然如故。世事沧桑,二十年前刚中进士时严嵩在这里召见自己的情形恍同昨日。可这一次,前面也就不到三十丈的路程,他却觉得是那样遥远。他决定一个人徒步走完这段路,即将纷至沓来的责难和难以逆料的谋局,也需要他完成最后的心理准备。

深沉的是情感,也是巨大的压力。

但他却被门房拦下,说阁老的意思是他是皇上召来的,不宜先见。

其实严嵩一直在等他呢,当晚根本没睡,直等到上朝时分。

是严世蕃早有吩咐。

原来这两年来严府格局发生了变化:

由于年老力衰,严嵩已经失去当年那种左右一切局面的精力,在内阁,实际权势都已经被严世蕃取代,何况家里?阖府上下,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实际上都得听严世蕃的安排,然后才敢去干。

有很多问题,确实出在儿孙辈身上。

而此时严世蕃正口述胡宗宪的辞呈,要他辞去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之职。

当晚严世蕃就去贤良祠找胡宗宪,逼他手抄抄辞呈,还咆哮质问其是否要拿供状给裕王当投名状

胡宗宪驳称不可用私心度我,更该念你父亲八十一岁,严世蕃怒极掌掴自己(称代父和自罚),仍强逼胡宗宪接受辞呈。

身为大明内阁成员,人称小阁老,严世蕃一抬手就让人感到是流氓无赖误入朝堂。

同期裕王府内,也在为裕王见不见谭纶大费思量。

高拱认为皇上点谭纶进京,此时见谭纶恐被问罪,张居正却主张关心国事才合皇储身份

争执间李妃从内室发话了,建议裕王见谭纶,且让冯保去请,点出父子一体无隐瞒,高、张二人叹服其见识。

这个李妃,就是万历他妈,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与张居正堪称知己。后面还有表现。

你也别笑这些国家重臣整天琢磨这些,能干点实事不?别忘了他们是在喜欢打哑谜、玩文字游戏的嘉靖手下工作,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最终御前对峙。

嘉靖先质问胡宗宪先斩后奏杀四品官(马宁远等),为何不上奏再执法,胡宗宪以奉王命旗牌,《大明律》定河堤失修等同丢城弃地回应。

随后他突然掏出马宁远供状,众人震惊,严嵩索性直接进入耳聋状态,连皇上叫他也听不见了。

结果嘉靖看后却称供状写的是河堤失修。一场虚惊。

胡宗宪终究不是海瑞啊,居然也搞这一出。就是说,胡宗宪并不是不会耍手腕啊!

严嵩这才慢慢醒来。

谈及胡宗宪的辞呈,严嵩建议让他辞去浙江巡抚,只任浙直总督,既让其专注剿倭,也减轻改稻为桑的压力,嘉靖采纳。

最后嘉靖暗中吩咐吕芳:东南不可无胡宗宪,严党若容不下他,朕便不容严党;裕王阵营若奏请派人去浙江,一律批红照准

嘉靖不讨厌党争,他讨厌的是失控;他是以不变应万变,以制衡之术稳住局面。

胡宗宪虽成严党与清流间的孤臣,却因剿倭与镇抚东南的作用,被朝廷牢牢倚重。

看起一场风波到此为止了。错了,也只是开始而已。

来源:偶感琐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