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的年代剧《依依向北风》,本应凭借知青题材引发集体回忆,却因选角争议和历史失真被观众痛批“悬浮感拉满”。
“那个年代的知青,哪有画眉毛画眼线,还抹白粉的,沾了她妈的光交钱买了一个角色。”
10月19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的年代剧《依依向北风》,本应凭借知青题材引发集体回忆,却因选角争议和历史失真被观众痛批“悬浮感拉满”。
关键是饰演女二号曲芳菲的张可盈,作为老戏骨张凯丽的女儿,其浓妆艳抹的现代造型和生硬演技,成为舆论焦点,就连张凯丽都无辜中枪,被网友吐槽是戏混子。
而这一部被寄予厚望的献礼剧,难道最终真的会沦为一部“披着年代外衣的偶像剧”?
作为一部反映1975-1995年知青生活的剧集,开播仅3天,就有不少网友发现《依依向北风》的服化道却严重脱离历史语境。
饰演下乡知青的张可盈,在剧中顶着细长挑眉、玫红色眼影、粗黑眼线和假睫毛,皮肤白皙透亮毫无晒痕,与剧中农村劳作的设定形成强烈反差。
有观众尖锐指出,这不是下乡,是去巴黎时装周走秀, 更有知青群体留言,完全和当年的知青生活不一样,就算演戏起码也要演的像一点,这么精致的妆容,也不知道是怎么过审的。
不仅如此,在这部剧当中,这种穿越感并非一处,剧中其他女演员同样妆容浓重,甚至出现烈焰红唇干农活的魔幻场景。
相比之下,2022年热播的《人世间》中,殷桃饰演的郑娟素颜出镜,通过粗糙的皮肤和质朴的服饰还原年代感,形成鲜明对比。
《依依向北风》的化妆师似乎完全忽略了历史照片中知青的真实形象,将现代审美强行植入历史叙事。
张可盈的表演同样成为争议焦点,她饰演的曲芳菲在剧中呈现出“斜眼式表演”,肢体动作僵硬,台词功底薄弱,被观众评价为“全程在背台词,毫无情感共鸣”。
这种表现与她的履历形成反差,作为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张可盈曾凭借《幸福到万家》中“何幸运” 一角提名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但在《依依向北风》中,她的演技被指六年毫无进步,甚至被拿来与母亲张凯丽对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可盈的“资源咖”标签再次引发讨论,从《老酒馆》的小棉袄到《依依向北风》的曲芳菲,她频繁获得年代剧重要角色,却始终未能突破“星二代”这个标签。
其实网友也不是反对星二代,是反对占着资源却不进步的人,当资本过度倾斜于星二代,真正有实力的新人却难以获得机会。
除了服化道和演技,《依依向北风》的剧情也因过度戏剧化遭到诟病。
剧中设置了“三角恋+私生子+抢孩子”的狗血桥段,将知青生活简化为情感纠葛,这种充满巧合的剧情,被批评为“把历史当言情小说写”。
《依依向北风》的争议,暴露出当前年代剧创作的困境,一方面,制作方为吸引年轻观众,过度依赖流量明星和狗血剧情,忽视历史真实性。
另一方面,部分演员缺乏对历史的敬畏,将年代剧视为镀金捷,这种浮躁风气导致很多剧接连翻车,引发观众对年代剧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年代剧的魅力恰恰在于真实,《大江大河》中王凯饰演的宋运辉通过拘谨的姿态和青涩的眼神还原大学生形象,《父母爱情》中梅婷和郭涛用生活化的表演展现时代变迁,这些作品的成功证明,历史叙事不需要过度戏剧化,真实的情感和细节就能打动观众。
网友对《依依向北风》的评价,其实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年代剧的核心在于以史为鉴,通过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反映时代精神。
当制作方将历史简化为滤镜+旧衣服的视觉符号,将演员的流量价值凌驾于艺术价值之上,最终只会失去观众的信任。
对于张可盈而言,这次争议或许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与其依赖母亲的光环,不如沉下心来打磨演技,用实力打破星二代的标签,毕竟在影视行业,真正的资源永远是观众的认可。
来源:小远影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