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这剧是真的火到出圈!火到福州吴石故居的门槛快被踏平,北京福田公墓的吴石夫妇墓前,鲜花堆得能铺满整条过道,连碑前的石缝里都塞着小花;宁波镇海的朱枫烈士墓更夸张,祭拜的人排着队,献花的队伍能从墓前延伸到路口,可谁能想到,和他们一起在台北马场町并肩赴死
《沉默的荣耀》这剧是真的火到出圈!火到福州吴石故居的门槛快被踏平,北京福田公墓的吴石夫妇墓前,鲜花堆得能铺满整条过道,连碑前的石缝里都塞着小花;宁波镇海的朱枫烈士墓更夸张,祭拜的人排着队,献花的队伍能从墓前延伸到路口,可谁能想到,和他们一起在台北马场町并肩赴死的战友陈宝仓,墓前却冷清得让人心头发堵!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那块1953年立的白色墓碑,干干净净立在那儿,“陈宝仓烈士之墓”七个字刻得方方正正,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孤单。最初墓前就三束花,有一束还歪歪扭扭散在地上,花瓣掉了好几片,风一吹就滚到草丛里,后来有人特意绕路过来放了一束,凑起来才四束,孤零零戳在空地上,跟不远处吴石墓前的“花海”比,简直像两个世界。
这位墓前冷清的烈士,在《沉默的荣耀》里可是吴石最靠谱的“左膀右臂”。当年吴石顶着国民党中将军衔潜伏在台湾,身边全是蒋介石的眼线,连喝口茶都得盯着有没有人偷听,是陈宝仓悄悄帮他打通关系,把标着“绝密”的情报藏在公文包夹层,趁着深夜没人,骑着自行车送到交通员手里。那些情报里有台湾的兵力部署图,有敌军的武器清单,每一份都踩着刀尖,每一次传递都可能掉脑袋,可他从来没含糊过。
吴石暴露被捕那天,台北的天阴得能拧出水。陈宝仓听说消息,连外套都没顾上穿,疯了似的往吴府跑。进门就看见吴石的两个孩子缩在墙角哭,小的才五六岁,攥着衣角抽抽搭搭。他蹲下来,粗糙的手摸着孩子的头,声音压得很低却很稳:“别怕,爸爸就是去办点事,很快就回来,肯定能平平安安的。”转身面对特务的时候,他突然拍着桌子喊:“别找吴石!我才是东海!所有事都是我干的,跟他没关系!”他是想把所有罪责都扛在自己身上,想让兄弟能活着回家,能再抱抱老婆孩子。
可吴石怎么会让战友替自己死?面对特务的严刑拷打,他一句都没连累别人,硬生生认下了所有身份。最后四个人——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肩并肩站在台北马场町,迎着黑洞洞的枪口,没一个人低头。他们都是拿命换新中国的英雄,都是把信仰看得比命还重的硬骨头,怎么到了现在,有人被鲜花围着,有人却只有四束花陪着?
也不是观众薄情,实在是《沉默的荣耀》里陈宝仓太“低调”了。吴石一出场就是气场全开的国民党中将,戏份又多又重;朱枫的故事线细腻又催泪,从离家赴台到英勇就义,每一个镜头都戳人心;可陈宝仓呢?上线晚,戏份少,大多时候都站在吴石身后,安安静静递情报、打掩护,像个“幕后配角”,看完剧好多人都记得“吴石将军”“朱枫女士”,却想不起这个同样壮烈的名字。
网上刷到过一张照片,陈宝仓唯一的儿子,头发都白透了,带着家里的小辈站在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对着父亲的塑像深深鞠躬,老人家抹着眼泪,嘴唇哆嗦着,像是有一肚子话想对父亲说。想必他也去过八宝山的墓地吧,看着父亲墓前孤零零的几束花,心里得多不是滋味?自己的父亲明明和吴石、朱枫一样,都是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却没能被更多人记住。
陈宝仓的骨灰是四位烈士里最早归国安葬的,1953年就埋在了八宝山,比吴石早了四十多年。当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亲自立碑,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这是我们的英雄,可偏偏这么多年过去,他却成了最“低调”的那一个。
《沉默的荣耀》播完了,热搜慢慢降下去了,可英雄不该随着剧情结束就被遗忘。八宝山的风还在吹,陈宝仓烈士的墓碑依旧立在那里,从最初的三束花,到后来的四束,再到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知道,那个剧里戏份不多的“配角”,是个拿命守护信仰的真英雄。
下次再有人去八宝山祭拜,别忘了绕到那块白色墓碑前,放上一束花。不用多隆重,哪怕只是一朵小小的白菊,也是在告诉陈宝仓烈士:我们没忘,你和吴石、朱枫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爱的英雄。风掠过墓碑,带着鲜花的香气,就像我们的敬意,终于慢慢追上了这位迟到的英雄,让他不再孤单。
来源:龙吟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