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00热度、3亿阅读,优酷把《暗河传》推上热搜第一,不是因为它多好看,是因为它必须好看。
8000热度、3亿阅读,优酷把《暗河传》推上热搜第一,不是因为它多好看,是因为它必须好看。
10月20日中午12点,龚俊一出场,弹幕齐刷“苏暮雨别杀我”,平台数据组立刻截图发战报:热度破8000,武侠类目今年最快。
这个数字不是给观众看的,是给广告商看的——“少年歌行”这四个字还能继续变现,谁不掏钱谁傻。
优酷为什么敢把档期卡得这么死?
因为前一部《少年白马醉春风》播得温吞,站内最高热度才7200,金主爸爸已经皱眉。
再不扔一张王牌,整个系列估值就要下调。
于是《暗河传》被提前四个月赶工,后期机房通宵到冒烟,硬是把10月20日变成“救命日”。
龚俊接这部戏,片酬没涨,只签了一份“热度对赌”:播得好,下一部男主还是他;播不好,工作室自动降档。
龚俊团队算过,他缺的不是钱,是“武侠”标签。
《山河令》过去两年,红利吃得七七八八,再不接古装打戏,粉丝就要爬墙成毅。
彭小苒也一样,她上一部女主戏被剪成女配,急需一个“能打”的角色回血。
两人一拍即合,零宣传期就提前进组练剑,把“敬业”通稿提前写好,就等开播当天放。
剧情设定在《少年歌行》前20年,说白了就是把原著里三句话的“暗河”扩成30集。
编剧周木楠自己承认,原著党骂也得上,因为“少年歌行宇宙”缺反派年表,不填这个坑,后面动画、游戏、剧本杀全得改设定。
优酷要的不是故事,是设定集,只要“暗河”成立逻辑自洽,就能卖下一款联名手办。
首播当天,站内弹幕高频词是“打戏好黑”,翻译过来就是“灯打得少,血包喷得多”。
观众以为升级,其实是为了省钱。
暗黑滤镜一上,夜景戏直接省掉50%灯光预算,血浆一泼,动作设计就能偷懒,反正观众看不清。
制片方把省下的钱全砸在热搜上,#龚俊眼神杀#、#彭小苒紫衣腰细#两个话题,一个上午就冲到前10,每条配图都是精修,连毛孔都磨平,比正片还贵。
动画特别篇同步官宣,不是巧合,是优酷给二级市场的信号:真人剧热度只要稳住8000,动画就能卖海外版权。
日本平台买中国武侠动画,按热度分级,8000是及格线。
优酷先把真人剧当跳板,回头再把动画卖一次,一笔IP吃两遍,财报立刻好看。
观众在豆瓣打四星,理由写得极细:
“苏暮雨拔刀那一下,刀背贴着前臂滑,符合实战。”
“慕雨墨袖口藏针,镜头给到了食指第二关节发力。”
这些细节不是导演多讲究,是武术指导在B站看了三个月兵击UP主,把弹幕高赞动作直接抄进剧本。
抄得巧,就能让原著党闭嘴,还能让路人觉得“专业”,一箭双雕。
热度有了,口碑能不能撑住,关键看下周。
优酷内部排片表已经留好空档:一旦《暗河传》热度掉下7000,立刻把《少年歌行》第一季重新上架,首页横幅写“经典回归”,用老剧热度给新剧续命。
反正观众只认“少年歌行”四个字,至于到底是哪一部,平台不说,没人较真。
龚俊团队已经订好11月线下见面会,门票分三档,最贵一档1299元,附带“苏暮雨同款匕首”一把,塑料镀钛,成本18块。
粉丝觉得值,因为剧里那把匕首杀了24人,带回去摆在床头,等于把杀气供起来。
优酷数钱到手软,回头给制片方发消息:第二季可以启动,预算涨15%,前提是把故事往后挪20年,让苏暮雨变老,再卖一波“英雄迟暮”。
观众以为自己在看江湖,其实在看一条完整产业链:小说给骨架,剧集打广告,动画卖海外,游戏收氪金,线下割韭菜。
热度8000只是入场券,真正的战场在衍生品销量。
优酷财报里写得清清楚楚,一部剧70%利润来自会员,30%来自周边,谁掌握后者,谁就掌握续订按钮。
《暗河传》不是拍给40岁老武侠迷看的,是拍给15岁到25岁愿意买钥匙扣、明信片、亚克力立牌的年轻人看的。
打戏黑一点,角色美一点,故事简单一点,才能腾出时间让演员在直播间喊“321上链接”。
观众骂剧情注水,骂不到点子上,因为注的不是水,是商品链接。
老派人总觉得武侠该有“侠”,平台只认“武”:能打架就能卖模型,能卖模型就能有第二季。
至于是非善恶,留给弹幕吵架,吵得越凶,热度越高,算法越推。
你以为你在讨论剧情,其实你在免费打工,帮平台刷数据。
《暗河传》开播即爆,不是龚俊多神,不是故事多硬,是优酷告诉整个市场:中国武侠还能再割一茬。
只要数据模型跑通,以后每年10月固定上新,像双11一样准时。
观众习惯以后,就会提前把钱准备好,到时候不用宣传,自然有人蹲点。
下一部拍什么?
剧本杀店已经给出答案:苏暮雨前传,少年杀手训练营,七个人一组,互相暗杀,最后只能活一个。
听着耳熟?
耳熟就对了,平台不怕雷同,就怕不爆。
只要热度能到8000,抄不抄袭没人管。
所以,别再问“武侠死了没”,它活得好好的,只是换了一身工装,在流水线上加班。
你心疼的角色,只是报表里的行货。
你流的眼泪,下一秒变成PPT里的柱状图。
你还打算为苏暮雨熬夜吗?
来源:火里炼精神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