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6年,一部投资4亿、拍摄8个月的S+古装剧《簪中录》(原名《青簪行》),终于从“积压剧”变成了“待播爆款”。 这场逆袭的关键,在于原男主吴亦凡的戏份被全部替换为彭冠英,并通过AI换脸技术重制。戏剧性的是,剧集不仅没缩水,反而从35集扩充到60集,感情线被砍
时隔6年,一部投资4亿、拍摄8个月的S+古装剧《簪中录》(原名《青簪行》),终于从“积压剧”变成了“待播爆款”。 这场逆袭的关键,在于原男主吴亦凡的戏份被全部替换为彭冠英,并通过AI换脸技术重制。戏剧性的是,剧集不仅没缩水,反而从35集扩充到60集,感情线被砍掉80%,彻底转型为“大女主探案剧”。
补拍现场
2019年杀青的《青簪行》,曾因男主涉劣迹事件陷入绝境。投资方新丽传媒面临两难:要么放弃4亿投资,要么冒险换人重制,他们选择了后者。彭冠英被选中的原因很实际,他的身高、骨相与原男主接近,能降低AI换脸的技术难度。
补拍时,剧组需要将彭冠英的新戏份与杨紫6年前的表演精准对接。 一场密室对峙戏中,黄梓瑕(杨紫饰)找到父亲冤案关键证据,哭着说“爹,我终于查到了”,而李舒白(彭冠英饰)需在换脸后仍保持喉结颤抖的细节演技。
为减少“假面感”,导演林玉芬调整了剪辑节奏,避免大量面部特写。流出的片段显示,彭冠英的冷峻气质与杨紫的坚韧感意外契合,两人对戏时眼神交锋甚至比原版张力十足。
剧情大手术
《簪中录》的重生不仅是演员替换,还是类型颠覆。原版中男女主的感情线占较大比重,但补拍后,团队决定删除80%的感情戏,将主线彻底聚焦于黄梓瑕的探案成长。
剧中设计了四大案件串联的权谋网:灭门案、皇室秘辛、官场腐败等,每个案子都指向大唐政治漩涡。黄梓瑕不再是依赖男主的“辅助”,而是主动化身宦官潜伏王府,用验尸、推理等专业手段破局。
改编后,李舒白的角色功能从“恋人”变为“盟友”。他给予黄梓瑕的不是爱情庇护,而是查案资源。 原著中递玉簪定情的经典场景,被改为递证物卷宗;雨夜重逢的浪漫戏码,变成案发现场的专业协作。
时间胶囊
《簪中录》像是杨紫的“时间胶囊”。 2019年拍摄时她27岁,刚凭《香蜜》爆火,演技处于从甜美到成熟的转型期。 剧中黄梓瑕的成长线恰好需要这种青涩与坚韧的交织:前期是娇俏官家千金,后期是隐忍复仇的神探。
为演好女扮男装的宦官,杨紫提前数月研究唐代礼仪,说话时刻意压低声线,连步态都模仿男子重心下移的习惯。 一场被识破身份的戏份,她从慌乱到坦然承认的眼神转变,被看片观众称为“整容式演技”。
巧合的是,2025年的杨紫已凭《长相思》《国色芳华》坐稳“大女主”地位。 此时播出《簪中录》,反而让观众清晰看到她的演技进化轨迹。
考古价值
《簪中录》的服化道意外成为争议焦点。2019年的唐代造型偏华丽,女性妆容强调细弯眉、浓腮红,与当下流行的极简古风反差明显,剧组当年耗时8个月还原盛唐风貌。
黄梓瑕的宦官装采用素色圆领袍,女装则参照西安博物馆文物复刻齐胸襦裙;长安街景搭建实景结合CG特效,连案卷字迹都请书法家手写。 这种“过时”反而成了真实感来源,有观众调侃:“比近年流水线古装的塑料质感强多了。 ”
风险计算
腾讯视频将《簪中录》定为2026年1月开年剧,是一场精心计算的赌局。 该剧在腾讯待播榜以超600万预约量登顶,Netflix高价购入海外版权,主打“东方女版福尔摩斯”概念。
风险依然存在,杨紫因合约到期无法配合大规模宣发;AI换脸在动作戏中仍有面部僵硬风险;6年前的故事能否满足当下观众对悬疑剧的高要求?
不过,林玉芬坚持保留60集完整版,拒绝注水。 她的底气来自提前看片的反馈:“案件逻辑密度可比《唐朝诡事录》,权谋线不拖沓。 ”
来源:天天开心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