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依依向北风》今晚开播的消息时,我突然想起我爸总对着老照片叹气的模样——他总说“我们那代人的苦,你们没吃过”,却从没提过当年揣着两个冷馒头赶几十里路去考试的狼狈。这部把镜头对准南京城的年代剧,怕是要把父辈藏了半辈子的故事都摊开了。
刷到《依依向北风》今晚开播的消息时,我突然想起我爸总对着老照片叹气的模样——他总说“我们那代人的苦,你们没吃过”,却从没提过当年揣着两个冷馒头赶几十里路去考试的狼狈。这部把镜头对准南京城的年代剧,怕是要把父辈藏了半辈子的故事都摊开了。
先把追剧攻略说清楚:10月19日19:30央视八套黄金档准时播,爱奇艺、腾讯视频会员当晚22点能多刷两集,连马来西亚Astro、新加坡Singtel都能同步看,不用像以前追老剧那样蹲资源。但真正让我想安利的,不是播出渠道多方便,而是它没把“奋斗”拍成口号,全是带着烟火气的真事儿。
导演武洪武像是跟南京较上了劲,近260个镜头全是实景拍的:紫金山的晨雾里,知青们攥着家书眺望;六合冶山的老厂房里,机器声裹着创业的焦虑;深秋的梧桐叶飘进二八自行车筐,车座上还绑着给孩子买的麦芽糖——这些画面一出来,我立马想起我妈说的“当年在南京下关码头,就这么坐着自行车去上班”。
演员也没拿“年代剧”当滤镜。菅纫姿为演好知青盛雪竹,剪了留了七年的长发,天天泡在南京档案馆抄知青日记,手指上的墨迹洗不掉,她说“这才像真的拿过笔、干过活的手”;鲁诺拍扛粮袋的戏摔得缝了三针,后来看片花时还笑“这道疤刚好是俞乐山从毛头小子变稳重的记号”。这些细节比台词还戳人,就像我爸手上那道修拖拉机留下的疤,从没说过,却藏着所有的拼劲。
剧情更没玩虚的,从1970年代知青返城讲到90年代商海沉浮:有人在煤油灯下抄课本等高考恢复,江苏网友@老知青阿明就说“当年恢复高考那天,整个村的灯都亮到半夜,比过年还热闹”;有人揣着全部积蓄闯深圳,却被骗子骗光本钱;也有人像何明翰演的乔正君那样,在钱眼里丢了初心。这些不是编的故事,是我爸那辈近千万知青真真切切走过的路——没有“逆袭爽文”,只有“摔了跟头再爬起来”的实在。
现在总有人说“卷不动了”“生不逢时”,可看片花里盛雪竹说“凭本事挣钱不丢人”,突然就懂了:父辈的“不叫苦”,不是没难住,是他们知道“难住了也得往前走”。就像我爸当年工厂倒闭,去菜市场摆摊卖菜,冬天冻得手裂,也从没说过“不想干了”。这部剧哪是讲过去的事,明明是给现在的我们递了颗“定心丸”。
不过有人骂“年代剧就是给长辈看的鸡汤”,也有人刷着片花哭:“这就是我妈当年返城时的样子”。今晚你会陪爸妈追吗?还是觉得年轻人不懂父辈的苦?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聊着聊着,就能懂那些没说出口的“难”,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爱。
#依依向北风 #来央八看好剧 #年代剧 #爸妈的青春值多少钱 #00后看知青剧看哭了
来源:娱乐文化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