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福建东山岛关帝文化旅游节上于荣光演的《关公颂》刚完,有人嘀咕“这关公太飘了,一点没演出关二爷的义”,可为啥老版陆树铭演的关公让大伙儿心疼得直说“可惜了”,而新版的却让人觉得“活该”?
2025年福建东山岛关帝文化旅游节上于荣光演的《关公颂》刚完,有人嘀咕“这关公太飘了,一点没演出关二爷的义”,可为啥老版陆树铭演的关公让大伙儿心疼得直说“可惜了”,而新版的却让人觉得“活该”?
老版的关公义气重可惜,新的太傲气没义该
我这心里一直惦记着2025年6月10号,福建东山岛那场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于荣光在《关公颂》里表演,那股子傲气是演得挺足的,可台下不少观众看完,直接摇起头来。有人嘀咕,“这关公太飘了,一点没演出关二爷的义,死了也不觉得可惜。”这话听着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为啥会这样?我想啊,就是因为1994年陆树铭老师演的那个关公,早就把“义”这个字,刻进咱们几代人的骨头缝里了。现在大伙儿一提关公,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准是“义”字,根本不是“傲”字。
你是不知道陆树铭演的关公有多讲义气,就拿“绿袍罩新袍”那场戏说吧,曹操送他新锦袍,他接过来,二话不说就套在旧袍子底下,然后挺平淡地来一句“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脸上没啥大表情,可就这么一句话,兄弟间那份情义全藏在衣襟里头了,观众看得那叫一个心服口服,直点头。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那段,他攥着青龙刀的手直发抖,眼神里全是“放了是违令,不放是不义”的挣扎,最后曹操走远了,他还愣在那儿,连儿子喊他都像没听见。看到这种戏,后来败走麦城的时候,我心里就揪得慌,“这么讲义气的人,咋就落得这个下场呢?”更绝的是,戏外陆树铭也真把义气当命看待。2018年,“张飞”李靖飞老师中风瘫了,是他牵头办养老院来照顾,活生生把戏里的兄弟情拉到现实里来,观众没有一个不佩服的,都说,“他就是关二爷本人。”
可于荣光演的关羽呢?好像从他那版《新三国演义》开始,就挂着个“傲气大于傲骨”的标签。2025年这出《关公颂》里头,他是把关羽的傲气给拉满了,偏偏把最核心的那个“义”给漏掉了。你想想,这节目的主题是“缘系关帝,融合两岸”,东山关帝庙还是台湾那边快一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大家大老远跑来,盼的就是能从表演里找到那种跨越海峡的忠义共鸣。可于荣光演的,少了“千里走单骑寻兄”的那股执着,也没了“桃园结义生死与共”的那份厚重,光剩下单刀赴会时那种居高临下的劲儿。咱们心里头的关公,从来都是“忠勇”搭台,“义”字唱戏,傲气得藏在义气底下才显得可爱。一旦傲气盖过了义气,立马就变成个恃才傲物的莽夫了。难怪有人直接说,“这样的关公死了也该。”
咱们观众也不是反对关公有傲气,人家“温酒斩华雄”,确实有傲的底气;可谁也不能接受关公没了义气,因为那就是这角色活了一千多年的根呐!陆树铭当年把台词贴满一墙反复琢磨,抓的就是“义”这个魂;于荣光这《关公颂》就算技巧再炫,少了“义”做底色,离大家心里的关二爷,那可真是远得不是一星半点。老版的关公义气重,观众心疼,觉得“可惜了”;新来的太傲气没义,观众就觉得“活该”。这落差,实在扎得人心里头发紧。
老三国是精挑细选找演员,新三国就瞎凑
网上有句话简直戳中了要害,说“别光说于荣光饰演的关公,再看看于和伟的刘备,康凯的张飞,陈建斌的曹操,倪大红的司马仲达等等哪一个像”。这话真是一点没错。老《三国》那是精挑细选找演员,新《三国》感觉就是瞎凑合,那哪是选角啊,分明是拿人当工具凑数。你仔细品品,于荣光2025年6月在东山岛是把关羽的忠勇神韵演得挺到位,可你再回头瞅瞅他2010年《新三国》里的关公,简直没法看:观众都帮着统计过了,他亲自拍的戏份不超过十场,什么骑马、站着,全靠替身顶着,一会儿是孙乾版的“关羽”,一会儿是周仓版的“关羽”轮番上阵,刘关张三人同框的画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这哪是演关公?活脱脱一个“关公批发”现场。
看于和伟演的刘备,新三国里头全程差不多就是个面瘫脸,却吼着特别激昂的台词,早年投奔袁绍时那种低头拱手的隐忍,硬生生被演成了“木讷”,后来称帝后的霸气又歪成了“阴鸷”,把刘备那种“仁义藏心”的底色全给丢光了。老版里孙彦军老师演的刘备,那才叫有层次,该隐忍的时候藏着锋芒,该霸气的时候又透着悲悯,哪像于和伟这个,我看得直摇头,“这刘备,咋总像被人掐了脖子似的?”说陈建斌演的曹操,标志性动作就是嘿嘿傻笑、说话前“嗯嗯啊啊”地拖长腔,网友直接笑称是“大魏摩托”在启动引擎。人家鲍国安老师当年演的曹操,那是《三国演义》里真正的奸雄,眼神里藏着多疑和豪放,连易中天都吐槽新三国的曹操像“现代黑社会”,鲍老师自己看了都摇头说,“我们演的不是同一个曹操。”这差距,倒不是说陈建斌演技不行,是选角的时候,连曹操该有的那股子气场都没核对清楚。
康凯演的张飞就更离谱了,被大伙儿骂成是“李逵上身”,肤色看着偏白不说,笑起来居然还有两个小酒窝,哪有一点在长坂坡断喝的霸气?导演高希希后来倒是坦白,选他就是看中体魄魁梧,拍戏时压根没注意到酒窝这回事。老版李靖飞老师演的张飞,粗声大气里头藏着细腻,那句“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的怒吼,到现在都没人能超越,人家可是国家一级演员,为了角色彻底把自己内敛的性格给颠覆了。倪大红演的司马懿倒是靠“面瘫”出了名,可老版魏宗万老师演的司马懿,一个眼神就能让你看出满肚子的算计,新版里头他呢,好像就会“直奔诸葛亮四轮车儿”,被算计了之后还带着哭腔抱怨,活脱脱演成了喜剧桥段。剧组也真是敷衍,貂蝉和吕布谈恋爱的场景,居然和曹操败走华容道、凤雏庞统落马的场景是同一个地方,配乐翻来覆去就那一首《关羽之歌》,打仗也用,抒情也用,跟打酱油没什么两样。
你再对比老《三国》的选角,那才真叫“较真到骨子里”。1990年8月,剧组为了找关羽这个演员真是焦头烂额,后来是郭达推荐了陆树铭,试镜的时候他抱拳说了句“请恕关某姗姗来迟”,导演王扶林当场就定下他了。陆树铭进组以后,把剧本里所有关羽的台词亲手抄下来,贴满了宿舍,床头、墙上、浴室镜子全是,每天就对着墙揣摩眼神和身段。拍骑马戏的时候还从马上摔下来,腿里面积了脓,得用长针管抽出来,躺着养伤的那些日子,倒让他真真切切体会了一把刮骨疗毒的味道。演曹操的鲍国安老师,为了摸准角色,逢人就问“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前前后后问了好几千人,把各种各样的理解都融到表演里。演司马懿的魏宗万老师,反复通读原著,连和诸葛亮交手胜了几次、败了几次都算得清清楚楚。整个选角花了两年多时间,演员还得先上学习班,学礼仪、听专家讲历史,骑马和台词都是基本功,这样千挑万选出来的人,只要往那儿一站,那就是活生生的三国人物。
新《三国》呢?听说投了1.55个亿,钱是花了大价钱请明星撑场面,可选角的时候连人物最基本的气质都不核对。老《三国》演员拍一集才拿225块钱,却心甘情愿花一年半时间磨可能只有十几集的戏;新《三国》选角简直就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康凯的酒窝、陈建斌的拖腔、于和伟的面瘫,全成了大家吐槽的点。难怪25年过去了,大家还在反反复复念叨老版,不是咱们观众爱念旧,是当年的那批创作者,真把心放进角色里了,老版的演员那不是演戏,他们是把自己活成了那个角色。新《三国》呢?选角的态度从根儿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拿人当“凑数工具”,拍出来的哪能是经典,分明就是“瞎凑”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来源:听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