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2集砍到75集,张若昀这部剧磨了9年,这部大剧终于要播了,这才是历史剧该有的样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6 18:11 3

摘要:这部连骆驼毛发都要考据的剧,正是积压九年后突然过审的《风起大漠》。 然而,与这份极致考据形成讽刺对比的是,剧中霍去病与匈奴公主的沙漠吻戏、女扮男装的军营嬉闹,以及“保护我方输出”的网游式台词,早已将历史正剧的厚重感击得粉碎。

2025年4月,横店影视城的骆驼养殖户老周接到一笔大单——某剧组要求租用50头未剪毛的野生双峰驼,只为“百分百还原汉朝西域”。

这部连骆驼毛发都要考据的剧,正是积压九年后突然过审的《风起大漠》。 然而,与这份极致考据形成讽刺对比的是,剧中霍去病与匈奴公主的沙漠吻戏、女扮男装的军营嬉闹,以及“保护我方输出”的网游式台词,早已将历史正剧的厚重感击得粉碎。

《风起大漠》的坎坷命运始于2016年。 当时刚凭《法医秦明》崭露头角的张若昀,面对92集的剧本曾坦言:“霍将军23岁就去世了,这得加多少顿早饭戏? ”

对比《汉武大帝》用58集讲述三代帝王兴衰,这部聚焦霍去病短暂一生的剧集,仅“少年时期”就拍了15集,内容包括捉弄先生、比试射箭甚至帮宫女找玉佩。 这种“注水”嫌疑成为观众质疑的起点。

更致命的争议在于人设崩塌。 史书记载的霍去病,17岁率800骑兵斩敌两千余人,21岁封狼居胥,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

而剧中将他改为从底层小兵爬起的草根,还添加了与蓁娥(毛晓彤饰)的虐恋线。 历史爱好者愤慨道:“出身显贵的战神被降格为恋爱脑古偶男主,如同让王思聪演白手起家创业者”。

制作团队陷入矛盾:他们斥资300万复原汉代铠甲,聘请学者考证兵器形制,却让匈奴单于佩戴蒙古族狼牙项链,让汉武帝说出“给朕调三千城管”的雷人台词。

这种“精致外壳包裹魔改内核”的创作态度,引发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公开批评:“虚构成长线损害人物真实性,过度改编会误导观众”。

面对汹涌争议,剧组经历了漫长调整。 2018年起,历史爱好者联名抵制,向广电总局提交举报材料;2020年“限集令”出台后,剧集从92集删减至75集;

2023年试图以“古装权谋”题材擦边过审失败,直至2025年才在“一般古代史题材适度虚构”新规下获批。 更名《风起大漠》、删减17集的背后,是弱化感情线、强化战争场口的妥协。

演员的付出成为争议中少有的亮点。 张若昀为零片酬出演增重15斤,提前半年研读《史记》,在50℃高温中身着30斤铁甲拍马戏至脑震荡仍坚持拍摄。

剧照中他银枪白马的眼神与“大汉永不和亲”的台词,依稀可见少年将军的锋芒。然而,当37岁的他饰演17岁霍去病时,年龄落差与剧本缺陷共同构成表演困境。

《风起大漠》的遭遇折射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困境。 据《2025年历史剧创作白皮书》显示,当前市场“大IP+流量演员”模式盛行,为吸引年轻观众,制作方常强行加入言情、权谋元素。

但正如《人民日报》曾指出的,历史剧需平衡“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而非将英雄史诗降格为狗血恋。

这场持续九年的拉锯战中,观众用“求禁播”的呼声表明态度。 豆瓣小组一条高赞评论道出核心诉求:“不求百分百还原历史,但请给英雄基本的尊重。 ”

当商业逻辑撞上历史情怀,当张若昀在沙丘上嘴对嘴喂水的画面取代了封狼居胥的豪情,《风起大漠》已然成为影视行业敬畏心流失的典型样本。

来源:天涯一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