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影视圈冒出个新鲜词——“中剧”,还没等观众琢磨透,首部现实题材“中剧”《爱上这条街》就正式开机了 。于谦、梁天这群自带笑点的老戏骨坐镇,加上每集20分钟的紧凑节奏,刚官宣就被网友盯上:“这是把京味儿烟火气装进短剧里了?” 这部计划2026年贺岁档播出的16
最近影视圈冒出个新鲜词——“中剧”,还没等观众琢磨透,首部现实题材“中剧”《爱上这条街》就正式开机了 。于谦、梁天这群自带笑点的老戏骨坐镇,加上每集20分钟的紧凑节奏,刚官宣就被网友盯上:“这是把京味儿烟火气装进短剧里了?” 这部计划2026年贺岁档播出的16集轻喜剧,藏着当代北京最真实的温情与幽默。
先得说清楚,“中剧”到底是个啥?总策划梁天在开机仪式上一句话讲明白:既有短剧的快节奏,又有长剧的深人情,20分钟一集刚好讲透一个街坊故事,不拖沓还解渴。不像传统长剧那样熬剧情,也比短剧有嚼头,简直是为当代人的碎片化时间量身定做的。而故事的舞台“五方街”,是条改造后的文旅街区,既有老北京的灰瓦屋檐,又有新潮咖啡店,原住民和新邻居凑在一块儿,烟火气里全是时代感。
能撑起这条街的,全是咱眼熟的“普通人”。于谦演的裁缝于保国,看着闷头踩缝纫机,实则藏着摇滚乐梦,这种反差感想想就好笑。林博洋饰演的咖啡师苏小园,从南方来北京打拼,带着过去的伤痕,却在这条街找到归属感。还有梁天演的前工会干事马克西、宋晓峰扮的餐厅老板江大能,个个都是“胎里善”的实在人,表面上为鸡毛蒜皮拌嘴,遇事比亲人还上心。这些角色没有光环,就像楼下修衣服的大叔、街角咖啡店的姑娘,看着就亲切。
七个单元故事,全是戳中人心的身边事。《南方姑娘》讲苏小园租房遇坑、职场碰壁,街坊们悄悄搭把手的暖心事,这不就是无数北漂的真实经历吗?《女人如花》里讨论催婚压力,马克西帮邻居姑娘应付亲戚,金句频出又解气。最有意思的是《AI到我家》,老裁缝于保国跟智能缝纫机较劲,最后发现机器再灵,也缝不出街坊要的“人情味”,把科技和人情的边界讲得透彻又不说教。从外来就业到子女教育,从网络乱象到老无所依,全是当下人最关心的话题,却没半点鸡汤味。
所谓“新京味”,藏在台词和细节里。不是硬拽“您内”“得嘞”的老腔调,而是于谦饰演的裁缝给顾客改衣服时,会多留两寸布料“以备不时之需”的细心;是餐厅老板江大能看见流浪猫,总会多留一碗剩菜的善意。梁天说这剧里“好人这么多,都在这条街”,这种善意不刻意,就像北京秋天的阳光,不刺眼却暖得人心头发烫。剧中的幽默也全是生活本身的笑点:马克西帮人调解矛盾,越调越乱;苏小园学北京话,把“豆汁儿”说成“豆腐脑”,让人笑完心里发暖。
制作方这次是真懂观众。慈文传媒牵头出品,光角色打磨就花了不少心思,每个单元都紧扣现实,却避开了苦大仇深的套路。没有狗血的误会,没有强行的煽情,全靠“裁缝铺的灯光”“咖啡店的香气”“街坊间的搭话”这些细节打动人。就像总制片人说的,这剧是“用小切口看大时代”,从五方街的烟火气里,能看见整个北京的包容与温暖,甚至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现在的剧要么节奏慢得让人弃剧,要么短剧快得没营养,《爱上这条街》的“中剧”形态刚好踩在观众的痒点上。20分钟一集,通勤路上能看,睡前能刷,既能笑出声,又能品出点生活滋味。加上于谦、梁天的演技兜底,还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北京温情,难怪刚开机就被盼着上线。
等2026年贺岁档开播,说不定咱也能跟着于保国的缝纫机节奏点头,陪着苏小园尝遍五方街的冷暖。这条街里的故事,是北京的,也是每个在城市里打拼、渴望温暖的人的。毕竟谁不想身边有这么条街:街坊熟络,善意流动,烟火气里全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来源:足智多谋圆月Y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