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最大的问题不是演员?拒绝无脑黑、全方位深度解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6 17:32 1

摘要:首先接上一篇,我先评价一下成毅在这部剧里的表现,我个人愿意给他打八分——

早上中午晚上好~感谢点进来!

《赴山海》播完了,终于能全面整体地评价一下这部剧了。

首先接上一篇,我先评价一下成毅在这部剧里的表现,我个人愿意给他打八分——

除了台词没进步,打戏和演技方面依旧可圈可点,不完美但问题不大。

比如他对不同人物的区分度:

第一集,男主穿越前幻想自己成为天下第一时,有一幕“穿红衣举令牌”的镜头、很像《莲花楼》中李相夷当门主时的镜头。

我也相信导演在故意与成毅上一部剧搞联动,但我个人不太喜欢把不同剧里的角色混淆的宣传方式,虽然我也很喜欢《莲花楼》、但不同角色就是不同角色;

而成毅显然也没有迷失自己,并没有被上一个角色拖着走——

仔细看的话,这两段剧情的站位、装束,虽然很像,但两个角色的表情不一样。

李相夷举令牌时昂首挺胸、眼神坚毅,像一只骄傲认真的小公鸡,有少年老成的感觉。就让人觉得他心里是装着目标和抱负的,成为门主还只是个开始。

而肖明明不一样,看到众多江湖英雄臣服在自己脚下时,他有个微妙的“得意”神情——

眼珠左右转了转,嘴角控制不住上扬。

这就是“真英雄”和“投机幻想者”的区别:

人家李相夷是真想去做大事,他脑子里装的都是怎样不辞辛苦去锄强扶弱,所以眼神是严肃的。

而肖明明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不如意的底层打工人,当时他喜欢的只是被人吹捧的“爽感”。

因此他的格局就很小,神情也有“小人得志”的感觉。

还有肖明明幻想被燕狂徒传功时,表情也是“窃喜暗爽”、跟高傲的李相夷一点都不一样。

这个抬眼甚至有点“猥琐”哈哈

除此之外,成毅在《赴山海》中一人分饰两角,萧秋水和李沉舟的走姿也不一样:

青春洋溢的菜鸟

自信的大佬(早期)

威严的大佬(后期)

除了走姿之外,性格也不一样,举个例子:

李沉舟为了控制武林众人、给他们下了“千劫指”,虽然他的初心是好的(想要号召他们为国效力),但还是激起了民愤;

此时,反派朱大天王用假解药诱惑众人杀了李沉舟,结果众人都没胆量杀他、反而抢起了假药。

结果抢丹的人被毒死。于是,纯真的萧秋水和老江湖李沉舟分别露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神情。

萧秋水愤恨地盯着李沉舟,因为他觉得这场闹剧都是李沉舟引起的,那些人虽然懦弱、但也不该被害死。

而李沉舟的表情却有些复杂,既有讥讽又有无奈——

他对那些不争气的江湖人有些恨铁不成钢,因为他希望大家都能联合起来为国家卖力。

我觉得他肯定宁愿有人敢冲出来杀他,这样至少证明武林人还有除恶的决心和骨气。

这也是为什么萧秋水把李沉舟误当作仇人、不顾一切要杀他时,李沉舟很欣慰——

因为李沉舟这人对自己的名声没那么看重,他已经快要落幕了,最期盼的就是江湖上出现新的英雄。

成毅表演的逻辑性不错,细心的观众应该也能看出来。

所以在这部剧里,他的表现虽然算不上场场完美,但至少在他自己的强项里算得上平稳发挥。

成毅在《赴山海》播出时虽然挨了不少骂,但真正理智的观众应该也能看出来,他的表现已经比剧中大部分演员(尤其是年轻配角)好多了、也奉献了最难最多的打戏,属实没必要被批评成那样。

说完了演员说导演,我要收回上一篇“给导演打七分”的评价,那只是前十五集的初步评价;

当时觉得导演的镜头和剧情节奏只是平了一些、并不至于又什么错,但如今看完大结局,发现他连竟然连剧情逻辑都剪得不连贯。

所以我只能给导演本人打五分——

这部剧打戏是好的,但拍摄技术简直不及格、毁了所有人的努力。

刚看完大结局时,我还有点生气——

因为这个故事本来还可以拍得更好更动人,却被剪辑拖累成这样。

(比如姜氏兄弟留下忘情天书的过程、邵流泪的丹药等细节,大多数观众没看过原著,剧中也不解释 。)

而且,这部剧的水平如果从头到尾都一般也就罢了,偏偏忽好忽坏。经常让人燃起期待后又失望;

总感觉导演认真拍也能拍好,但却在一些关键戏上(比如大结局几集)摆烂。

这就更令人气愤、甚至比那些“烂得平稳”的剧更令人生气,因为观众会有一种期望被打碎的“背叛感”。

比如,一代枭雄李沉舟明明出场那么有气势、人物也渲染得很神秘很复杂,但直到最后,他的为人事迹和理想抱负都没交代完整;

最后还死得那么潦草、前因后果过于草率,忽真忽假的虎符,连我一个外行人都看得出来剪辑多突兀。

我举几个例子,能让大家对导演的剪辑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

比如剧情中期,男女主有一段暧昧情节:

被反派追杀的途中,他俩跳下山坡、落到了一艘迎亲的喜船上;

男主还不小心撕破了女主的衣服,两人非常尴尬,“现代脑和封建脑”还争论起了这个问题。

这里的转折我一直觉得太突然,不是台词尴尬,而是“从紧急到暧昧”的过渡没有转折——

观众还沉浸在被追杀的担忧中,主角却早已安心的扯起了闲篇。

按照他们跳下来的高度,反派完全看得到下面的情景、人家甚至有弓箭手;

除非喜船恰好漂到了视觉盲点,反派才有可能无功而返、主角才能脱离危险。

而原片中竟然没有反派的视角镜头,男女主跳下来就直接开始互动,这里少一段镜头。

如果我是导演,会在这里加几个分镜——

反派追过去往下一看,船已经漂走了。

反派(唐宋)想着,反正自己的妹妹(女主唐方)早晚要回家,到时候再收拾他们,于是不屑的打道回府。

男女主这边,也第一时间往上看一看,发现他们不再追了、才放心说话。

这样才比较符合逻辑,观众也不会一头雾水、情绪不上不下。

好多人说这部剧节奏拖沓,我觉得严格来说是“主次不分”,导演没有尊重观众的观剧习惯——

该快的时候不快,该好好过渡的时候乱删,镜头没有张弛有度的“呼吸感”。

(即使这种情况只占少部分,也够影响观剧体验了。)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情节很丰富、人物也有趣,是导演叙事手段不行。

观众跟不上主线,思维分散,因此才觉得无聊。

还有这一段,也是同样的问题——

男女主跟踪反派被发现、两人分头对付反派;

男主打退了柳随风和宋明珠、正想灭了他们时,忽然听到女主在陷阱中呼救,于是转头去救女主。

他甚至跟着跳下了陷阱去救女主——

我相信有很多观众像我一样担心,两个反派万一跟过来把主角封住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警惕一下吗?

但男女主的确不担心,他们也的确没被堵在陷阱里。

男主救了女主后,两人从容地返回原地、开始搜查刚才打架的地方,现在这里已经空了——

我这才意识到,这是默认反派跑了,但是原片却没有给足够的镜头暗示观众。

这一段跟前面一样,没有拍摄“反派畏惧主角、仓皇逃跑”的镜头,所以才让观众以为没有脱离危险、有点不放心。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第26集,峨眉金顶之战,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得迷迷糊糊:

东西双剑

域外双魔

少林武当

正派高手嘴上是找柳随风寻仇,结果却直接冲着“东西双剑”打了起来,“域外双魔”竟然也调转枪头抵御正派。

普通观众会看得莫名其妙,但我把剧情理了一下:

无非就是权力帮属于黑色势力、匪徒朱大天王属于灰色势力,正派不在的时候他们会相互争斗;

但等到正派来了,他们就会优先面对共同的敌人(而且从人物对话可知,“东西双剑”和“域外双魔”是有交情的,属于亦敌亦友)。

至于为什么正派控诉完柳随风、却没打柳随风,还是导演的锅——

因为“东西双剑”就是权力帮的保镖嘛,老板被袭击、保镖肯定要冲上来,但导演没有给这样的“保护”镜头。

你哪怕拍摄几秒“柳随风退至保镖身后”的镜头呢?

结果什么都没有。

就只拍摄了八大高手混战在一起的远景,下一秒柳随风等人就已经在擂台之外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撤退的。

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

八大高手莫名其妙的对半分开对打、又莫名其妙地相继跳下悬崖,没有人物表情特写和人物行为动机,所以看起来还有点搞笑。

可能有人还有些怀疑,到底是不是导演叙事能力的问题,那我带大家看看剧本就知道了。

我在这里拿出《赴山海》初始剧本“金顶之战”的截图给大家看一下,你们感受一下区别:

写出了柳随风被“保镖”保护的过程,而且解释了朱大天王的人也和正道也有仇,所以暂时站在了权力帮这边

对比原片——

朱大天王的人和权力帮的人莫名其妙联合,与正派打了起来。

坠崖过程原剧本:

两派积怨已久,所以打得很激烈,掉下去两个人后、剩下的追过去继续打

原片片段:

轻飘飘跟下去,也没有对骂,逻辑意义不明。

还有八大高手传功给男主的片段,原剧本并不是八人一起突然传功的,每个高手都有心理活动、比原片更合理一些。

武当先决定传功,少林见状,出于协助的想法以及正派武功融合的理想,也传给了年少有为的男主

少林武当死后,反派四人又想起了内部的仇、想继续比试。可惜力不从心、只剩一口气。

于是纠结之下,也接二连三传给了男主

传功后,反派四人临死前还在揣摩招式、突出他们“武痴”的性格——

这也是他们打到不死不休、并传功给男主的原因。

这些招式的难以破解之处也被男主参透,使得他“聪明”的人设合情合理。

执着武学一生有何结果?原剧本的悲凉感更浓厚。

而原片只说男主聪明,却没有男主与前辈们谈论武功的过程,那这句夸奖从何而来?

原剧本中的剧情更完整、人物更有逻辑,应了“神州无敌,寂寞如雪”;

而导演拍的成品却删了很多,情感大打折扣。(这一段在27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对比一下)

这还只是我一个普通观众能感受到的缺点,以前还没意识到导演的叙事能力有多重要,如今终于见识到导演的重要性了——

不仅如此,看花絮里,导演甚至不清楚人物的内核、竟然想要让李沉舟用剑打架;

要知道,原著中李沉舟只相信自己的拳头,要不是演员据理力争,这个人物就毁了。

有这样粗心的例子存在,那么剪进正片里的穿帮废镜头都不令人惊讶了——

我甚至都要进一步怀疑,导演他对艺术和演技有没有鉴赏力。

虽然成毅本人在这剧里也有发挥不好的地方,但任何一个演员摊上这样坐享其成的导演都得自求多福,谁知道他会把成品剪成什么样子。

说完了缺点,再说一下优点吧:

除了优秀的打戏之外,整部剧的架构其实是有新意的,是少见的悲情风格男频穿越。

目前我们内娱的男频穿越剧走的都是“喜感爽文路线”——

主角都是现实生活不如意、穿到古代却能凭借现代头脑获得财富或权势,是一种理想化的寄托,往深了说也算是一种无奈的幻想。

但《赴山海》却告诉我们,现代和古代本质上是一样的,你要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两个世界都有难以战胜的罪恶和黑暗,凭你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

但主角依旧选择大义,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剧中男主角成功救了吴将军、守护了国家,但他也因修炼忘情天书,耗尽了最后一丝生机;

很多人没看懂这里,可能还觉得这是在让男主强行下线。但我觉得,萧秋水的悲剧是注定的。

吴将军的原型是岳飞,也是原著里本来的人物设定——

众所周知,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将军就是在当时的政治权利斗争中被妥协的皇帝、利己的奸臣害死的;

而原著《神州奇侠》中岳飞的结局也是被杀,因为历史上就是这样的。朝堂腐朽、只能改换新朝,这是不可逆行的自然规律。

(剧中接近大结局时,李沉舟对妻子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当国已经救无可救、一个爱国将军也很难改变什么,只能改换新朝、破而后立。)

但男主萧秋水偏偏要拯救吴将军,他不想眼看着万民受苦、国无尊严,而且对武林和朝堂尚有期待——

但从现实的角度想,就算救得了将军一次、也难保第二次,在时势逼迫下,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

所以我觉得,“萧秋水必死”的结局算是一个巧妙的安排,因为他的理想本来就是很渺茫的、甚至带有童话色彩的——

萧秋水在逆着形势努力、凭一腔纯粹的爱国忠义之心,但他的牺牲很难打动那个麻木的统治者;

(所以剧中吴将军的生还、皇帝的醒悟,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虚幻感。)

就像剧中插曲唱得那样,“愿借萤火之身,见天地,见众生”。

萧秋水所做的事带有浓厚的悲情希望色彩,以纯净大义的个人意志对抗黑暗的环境、肮脏的人心,正应了剧中歌词——

“敬蜉蝣,一瞬长;敬蚍蜉,不自量。”

最后一幕,男主明明已经死了,却又在幻象中留下一个“仗剑天涯”的背影——

剧本中并没有明确说这个背影是萧秋水,只是说“与萧秋水相似”;

所以我的理解是,这个背影隐喻萧秋水的精神,这可能是他的灵魂、也可能是继承他意志的另一个少侠。

萧秋水虽然死了,但他不畏牺牲的大义、不与环境同流合污的精神会影响他人——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想,他永远都不会死。

来源:龙吟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