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宿敌》中有一个情节,反华组织的特工张驰在盗窃航空技术的同时,还兼着一个任务,就是给制造不良舆论的人发钱转账。这个情节在剧中只是一闪而过,但透露出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想借舆论搞乱中国的人是有的,而且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电视剧《宿敌》中有一个情节,反华组织的特工张驰在盗窃航空技术的同时,还兼着一个任务,就是给制造不良舆论的人发钱转账。这个情节在剧中只是一闪而过,但透露出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想借舆论搞乱中国的人是有的,而且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这个情节在剧中并不重要,可有可无。张驰怕转账时暴露自己,拒绝了上司的指令,他的主要任务是窃取我国航天研究所的秘钥。
这部剧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终的时候还打出了字幕,犯罪分子的罪刑和判决都有明确的说法。
既然有一支真实存在的人马蓄意借舆论搞乱中国,他们会干什么呢?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会盯着我们的自媒体平台,研究发什么内容会引起网民的对立和争论,看哪些有影响力的网红的观念能起到撕裂和对立的作用。没有话题就制造话题,什么能引起矛盾和争议就发表什么。
以莫言的话题为例,批评莫言的信息非常多,但一阵风过后就尘埃落定。敌人是不希望消停的,就会故意发布一些吹捧莫言的文章,一般都不会长篇大论,简单直接地吹捧,引起网民的愤怒,就会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沉渣泛起,又掀起一轮批判莫言的风潮。就这样反复操作,莫言天天被批判,天天被赞美,可以搞上几十年上百年。三十年就可以长出新的一茬人来,旧人吵罢新人吵,莫言的话题可以吵传千古了。
为了让争吵更猛烈些,还可以添新料,比如歌剧《红高粱》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比如莫言赞扬刀郎的《罗刹海市》,这些都可以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争吵。
别的且不论,就看莫言对《罗刹海市》的赞美,并无新意,所提出来的观点是早就有的。难道莫言再学舌一下就会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就因为是莫言说的,多家媒体转载。这就是媒体缺乏警惕性,只注重名人效应,而忽视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再看一下莫言赞美《罗刹海市》的时间,这首歌曲早就出现了,要表达态度可以更早些。早不提晚不提,等刀郎的演唱会在全国转一圈,大幕将落的时候,莫言的赞美出现了。按照莫言的逻辑,是要揭露和批判,而不能唱赞歌,唱赞歌就是不真诚,是粉饰太平。莫言现在又大赞刀郎,这是何等的矛盾啊!
莫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莫言自己心里清楚。但反华敌对势力一定会盯着莫言这类有争议的人物,不遗余力地在这些人身上大作文章。
但凡是想通过几句简短的“精句”就挑动起争吵的博主,都需要有些防范意识。类似于“一句顶一万句”的作者,频频出现在平台上,那些撕裂的价值观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形式被大量转载,这是个什么货色呢?
有空多看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还是很长知识的,自媒体平台上散乱的信息,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就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引导。就从创作成本上看,一部剧的创作会动用巨量的社会资源。像《宿敌》这部剧,一定要查阅国家安全部门的一些卷宗才能创作出来,普通作者是没条件的。而自媒体人发表的东西只需要一部手机和电脑就能完成。
奉劝那些在自媒体平台上胡乱发文乱留言的人,去看一下电视剧《宿敌》,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了。
这个链条比较清楚,他们先是设计一个能引起争议的信息源,发表之后由“雇佣军”转发评论,给普通网民造成热门话题的错觉,大量网民会跟风助推,就形成了一场舆论风潮。普通网民都多些警惕性和定力,看透他们的这波骚操作,不传播这些负面情绪,舆论环境就会大好。
来源:田边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