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刚冒头时,不少人以为又是“手撕鬼子”的套路,结果点开剧照——灰布军装、磨毛的信纸、被硝烟熏黄的指甲缝,连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瞬间把吐槽咽回肚子。
于和伟一个人,把央视明年的抗战档提前点燃了。
消息刚冒头时,不少人以为又是“手撕鬼子”的套路,结果点开剧照——灰布军装、磨毛的信纸、被硝烟熏黄的指甲缝,连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瞬间把吐槽咽回肚子。
两部戏,《惊变》讲龙潭三杰钱壮飞,《八千里路云和月》讲一群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山西兵,一个在上海的谍影里刀口舔血,一个在太行山的黄土里滚成泥人,时间线隔着半个中国,却同样没给“传奇”留滤镜。
最妙的是剧组把“真”字写进了预算表。
山西片场直接1∶1搭出1940年的晋察冀村子,青石板是拆了三座老庙收来的,门槛的凹痕拿凿子一点点敲出来;4K HDR镜头下,树皮裂纹里夹着的麦秆都看得清。
党史研究院的老先生们不是挂名,是天天蹲现场——钱壮飞的孙子钱泓指着剧本里一句“父亲习惯把火柴倒插在烟盒里”让道具改了三回,说那年代地下党靠这个认自己人。
岳思平更狠,把当年八路军怎么捆手榴弹的打法画成连环画,贴在片场门口,演员路过就能瞄一眼,省得开机前临时抱佛脚。
演员名单里,王劲松的周恩来、张桐的李克农,加上于和伟的钱壮飞,铁三角一出,弹幕已经提前喊“稳”。
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白宇帆那条线——一个普通战士,从怕死到敢死,没有主角光环,子弹照样啃骨头。
预告片里他趴在山头,用袖子擦脸,结果越擦越脏,最后干脆把泥抹匀,像给自己戴了层土铠甲。
就这一个动作,比任何口号都更接近当年的真实——他们不是天生英雄,只是没退路。
央视这次把“狗血”两个字直接踢出群聊。
没有枪斗术,没有山顶摆pose,没有“八百里外一枪干掉鬼子机枪手”。
于和伟在《惊变》里一场审讯戏,导演喊cut后他半天没出戏,手一直在抖,不是演,是冻的——腊月上海,摄影棚里没开空调,老式风扇对着脸吹,就为了拍出口哈白气的寒颤。
他说:“那点哆嗦,是角色在求活,也是我在向先辈借胆。
”
观众早被悬浮剧喂怕了,忽然端上来两盘粗粮,反而嚼出甜味。
有人担心节奏慢,可真正的紧张本就不是炸点堆砌,而是下一秒可能暴露的电报、是窑洞外突然熄灭的狗吠、是钱壮飞把半截铅笔插回口袋时的小心翼翼——那铅笔芯里藏着密码。
历史剧最该拍的,恰恰是“怕死”与“必死”之间的缝隙,缝隙里才见人心。
两部戏拍完,山西片场没拆,直接留给当地做研学基地;上海老洋房重新挂牌,门口多了一块小铜牌:钱壮飞曾在此工作。
戏散了,景还在,像把那段岁月悄悄摁进了当下的日常。
于和伟在微博发了一张黑白自拍,背景是空荡的牢房,配文只有六个字:“他们没白等。
”底下最高赞的回复很朴素:“咱们也没白等。
”
等着吧,等明年开播,看真正的抗战剧怎么把“传奇”两个字,写回土地里。
来源:胖妞影视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