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民国电视剧时,可能会觉得好笑。电视剧里的国民党军官穿着西装,抱着姨太太跳舞。他们说:"等我赢了仗,就带你去台湾。"画面里都是鲜花和月亮,还有各种誓言。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你看民国电视剧时,可能会觉得好笑。电视剧里的国民党军官穿着西装,抱着姨太太跳舞。他们说:"等我赢了仗,就带你去台湾。"画面里都是鲜花和月亮,还有各种誓言。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那些被他们宠爱的姨太太,大多数都被扔下了。这场"有钱人甩包袱"的戏码,比电视剧更可笑,也更让人心痛。
不要以为姨太太都过着好日子。在那个年代,她们更像是军官们的"收藏品"。有面子的时候带出去炫耀,没面子的时候随手就扔。就像老人说的:"打仗时的姨太太,还不如要饭的。"要饭的还能讨口饭吃,被扔下的姨太太,连活着都很难。
国民党逃跑时很乱。从他们收拾行李就能看出来。金条要藏在衣服里,古董字画要锁在箱子里。那姨太太呢?她们要排队等着被挑选。
书上说,当时很多军官会开家庭会议。他们不是讨论"怎么带全家人安全离开",而是讨论"带谁更划算"。正房太太是必须带的,因为要维持家族面子。儿子也是要带的,因为要传宗接代。至于姨太太,就看她们还有没有用。年轻漂亮的,也许能混到一张船票。年纪大了没生孩子的,就会被骗说:"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安顿好了来接你。"
更可笑的是,有些军官连借口都懒得找。上海快要解放时,有个姓刘的团长。前一天还对三姨太说:"明天我们坐军舰去台湾,我给你买台北最好的胭脂。"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正房和金条偷偷跑了,只留下一张纸条:"现在形势不好,我们的缘分到头了,你自己想办法吧。"
三姨太拿着纸条在码头哭了三天,最后只好嫁给一个拉黄包车的。原来她是"团长家的三姨太",后来变成"黄包车夫的老婆"。这种变化,就像从天上掉到泥地里。
还有更过分的。有些军官怕姨太太缠着他们,就给点钱把她们送到尼姑庵。还说:"你去那里祈福,等我回来接你。"可是尼姑庵不是想走就能走的。那些姨太太要么当尼姑,要么偷偷跑出来,靠帮别人洗衣服过日子。
后来有人回忆,当时南京和上海的尼姑庵附近,总能看到穿旗袍的女人。她们脸色很差,衣服很旧。这些就是被扔下的姨太太。以前穿绸缎,现在穿粗布。以前吃大鱼大肉,现在喝稀饭吃咸菜。最可怜的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不要以为被扔下的姨太太还有钱过日子。真相是,她们大多数人早就被养成了"花瓶"。没有男人照顾,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
在那个时候,姨太太们过着舒服日子。早上有人梳头,晚上有人捶腿。出门坐车,回家有丫鬟伺候。可是被扔下后,这些都没用了。不会做饭,只能买冷馒头。不会洗衣服,只能看着衣服发霉。更不会赚钱,除了会唱几首歌、跳几步舞,什么正经事都做不了。
有个叫苏曼丽的姨太太,原来在上海百乐门唱歌。后来一个国民党旅长娶她当四姨太。旅长逃跑时带着正房走了,只给她留了一箱衣服和五十块钱。苏曼丽租了个小房子住。她不会工作,也不好意思回百乐门唱歌。只能先卖首饰过日子。首饰卖完后,她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吃。不到半年就瘦得不成样子。后来有人在街上看见她讨饭,嘴里还说:"王旅长会来接我的。"可是直到她病死在桥洞下,那个说"带你去台湾"的男人再也没有出现过。
还有更惨的。因为曾经是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太,解放后她们经常被人指指点点。有人说她们是"反动派的帮手",有人说她们"破坏别人家庭"。就连找工作也很难。有个姨太太想去纺织厂工作,厂长看了她的经历后摇头说:"你以前是国民党的人,我们不能要你。"最后她只能去郊区帮人看孩子,赚的钱刚够吃饭。以前是被人捧着的"金丝雀",后来变成大家都躲着的"麻烦人"。这难道不可悲吗?
说到底,国民党逃跑时扔下姨太太,不是因为"形势所迫",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在那些军官眼里,姨太太从来不是"家人",只是"权力和财富的装饰品"。
民国时期的"姨太太文化",其实是男人社会的畸形产物。军官们娶姨太太,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面子"。娶的姨太太越年轻越漂亮,就越能显示自己有本事。就像他们收藏的花瓶,好看的时候放在家里当摆设,不好看了或者带不走了,随手就扔掉。反正只要还有权和钱,随时可以再找新的。
更可笑的是,那些对姨太太说过"永远爱你"的军官,到了台湾后很快又娶了新的妻子。有个国民党师长,逃跑时把二姨太扔在大陆。到台湾不到半年,就娶了一个有钱人的女儿。他还对外说自己"一直没结过婚"。后来二姨太在大陆听说这件事,当场哭晕过去。她守着"等我来接你"的承诺,苦等了十几年。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个"被忘记的笑话"。
其实,姨太太们的悲剧早就注定了。她们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男人身上,以为靠长相和听话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她们忘了:当你把自己变成"装饰品"时,就注定会被"随时替换"。就像那些被扔在大陆的姨太太,她们不是"被时代抛弃",而是"被权力抛弃"。当权力不再需要她们时,她们只能自生自灭。
现在说起国民党扔下姨太太的事,有人说"那是历史的必然",有人说"那些姨太太也不是好人"。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任何把人当成"装饰品"的行为,都是不对的。任何靠"依赖别人"得到的好日子,都是不可靠的。
那些被扔下的姨太太,也许曾经爱慕虚荣,也许做过错事。但最后,她们为"畸形的婚姻"和"冷酷的人心"付出了代价。她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民国时期的可笑和残酷,也照出了"依赖别人生活"的脆弱和悲哀。
直到今天,还有人梦想"靠别人过上好日子",还有人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但是看看这些姨太太的结局就明白了:真正的安稳,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因为当困难来临时,能保护你的只有你自己。当别人决定抛弃你时,能让你活下去的也只有你自己。
这也许就是姨太太们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来源:古今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