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煎饼糊上冷面少尹的脸庞,一场跨越时空的温馨治愈家族“恶作剧”悄然开启,而“老祖宗”这三个字则是这段“恶作剧”中最点睛的一笔。
文/景然
当煎饼糊上冷面少尹的脸庞,一场跨越时空的温馨治愈家族“恶作剧”悄然开启,而“老祖宗”这三个字则是这段“恶作剧”中最点睛的一笔。
全家人整整齐齐地穿越,不是落入深宫后院,也不是掉入战场沙场,而是闯入大唐永安城的市井巷陌之中,小人物小故事,做做饭、谈谈情、晒晒太阳看风景,这就是《宴遇永安》的奇妙设定。
—沈家五口意外穿越,不单打独斗,而是全家抱团,相比较孤独的外来客,这种设定真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更有趣的是这一次男女主谈的可是一场跨越千年时光的“祖宗恋”。
因为沈家祠堂老祖画像就是男主京兆少尹林宴,所以沈家穿越而来看到林晏后直接默认其为自家老祖。
而女主是沈家N代孙,因此剧情最大的悬念也随之诞生,这位林宴,真的是沈家的血缘祖先吗?
如果是,那么对于女主一家而言就是典型的祖宗悖论“我生了我自己”,亦或者沈家老祖另有其人?而带着这个疑问看剧,这部剧就变得更有趣起来。
首先得说原著本来就是一本很不错很经典的治愈类作品。
在原著里,细雨微风,青旗酒家,女主沈韶光在杏花春雨的唐代长安,用美食谱写出一曲平淡却动人的生活乐章。
将目光投向长安城的市井街巷,在一蔬一饭间,展现唐代普通人生活的温度,这是很多书友对于《宴遇永安》原著的评价,原著《长安小饭馆》被读者们评为“最下饭的古言小说”。
他不是通过宏大历史叙事,而是通过一碗酸梅汤、一碟玛瑙肉、一份鱼羊鲜中蕴含的生活哲学,让观众从市井人家的角度去看大唐盛世。
这部小说描绘了大量的美食,让人看着小说就能口水直流三千尺,而这部作品也没有停在对古今美食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女主角的现代视角,赋予了这些美食人性的解读。
在这部作品中,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存在,更是连接人心、传递情感的纽带。
这部作品让女主沈韶光用一碗热汤温暖失意书生,用特制糕点化解邻里矛盾,用食物做情感的载体,传递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
女主很享受制作美食的过程,也享受与食客、朋友交流的乐趣,而在女主看来,生活不必大起大落,不必轰轰烈烈,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也正是这种特质,使得《长安小饭馆》成为了一部极具治愈力的作品,
改编成剧后制作团队在“美食还原”上是尽了诚意的,剧中呈现了胡饼、酥山等唐代传统美食,也让各种现代小吃与古早美食进行了激烈碰撞。
美食镜头采用微距拍摄,当煎饼摊上摊开金黄油光、火锅沸腾的热气氤氲,其视觉质感堪比古代版《舌尖上的中国》,有网友直言“看着看着就看饿了,开播必配米饭”。
而为了增加新鲜感《宴遇永安》更是搭建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叙事迷宫。
这一迷宫首先是将单女主穿越改为全家穿越,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叙事逻辑,其次就是与疑似祖宗的林晏产生禁忌之恋。
剧集一开始,就是沈家五口为了拯救濒临倒闭的饭馆,在祖宅云水苑拍摄古装短视频,结果意外推开通往古代永安城的大门。
之后他们看到了与祠堂祖宗极为相似的新任京兆少尹林宴,自然认定这就是自己的祖先,而且女主沈韶光曾听太爷爷讲过祖宗当年的风光,彼时时任京兆少尹的林宴还入赘沈家,这一背景信息也成为沈家人认定林宴就是自己祖先的关键证据。
在穿越后的世界里,沈家人对林宴的态度充满了对祖先的敬畏与陌生,同时也在不断找寻回到现代的方法,经过多次失败后,沈韶光意外发现眼下发生的所有事情和其穿越前编写的脚本书情节极为相似。
而脚本记载:“意外穿越之后,祖宗对家人十分陌生,而且态度极其冷酷严苛。后来,是自己在月圆之夜做了一顿泉水羊肉,祖宗品尝之后非常满意,这才允许家人穿越回去。”
剧情发展与脚本的高度一致,给了沈家人强烈的心理暗示,只要按照剧本走,他们最终能回到现代。
然而泉水羊肉并未奏效,而沈家一家也因为在此处事业有所成,更舍不得离开大唐,于是剧情彻底走向了另一条线。
这部除去原著那一趴更为有趣的就是林宴是否为沈家祖宗的说法。
可以说其线索错综复杂,既有暗示性的关联,也有明显的矛盾,本来一切都朝着悖论一去不回头,可是新人物“阿圆”这一角色的出现,则是让血缘谜题增添了变数。
说林晏是沈家老祖,最直接的证据是沈家人口述的历史,沈韶光曾听太爷爷讲过祖宗当年的风光,确实有林宴入赘沈家的说法,同时,沈家祖宅云水苑在古今两个时空的关联性也提供了地理上的证据。
不过后面出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对这个设定其实有触动,就是当沈家人对穿越回去的期待与实际情况发生矛盾后,沈韶光发现,眼下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和她写的穿越脚本书中的情节极为相似。
索然后续事情的发展并非完全按照剧本,但是如果他们穿入的是平时世界,是一个类古代的书中世界,那么“我生了我”这种祖宗悖论就不会发生。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女主救下的“阿圆”很可能才是沈家真正血脉源头。
这个设定为血缘谜题提供了新的解释可能性,如果阿圆才是沈家真正的老祖宗,那么林宴与沈家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复杂,阿圆没有姓,很可能改了沈家姓,所以林晏就是沈家非血缘意义上的祖先。
从布局来看,不管《宴遇永安》在“老祖宗”问题上设置何等的重重悬念,最后男女主林宴与沈韶光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结局中,沈韶光与林晏情定终身,两人不仅将现代创新的理念融入古代社会,还一起把沈记酒楼开到了江南,林宴在事业上也有所突破,揭开了户部贪腐案,彻底实现了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
这一结局就是两种答案。
如果林宴真就是沈家后代的祖先,那女主也是沈家真实先祖,这个我生了我的悖论就只能通过穿书穿平行世界来破解。
而第二个答案就清楚了,那就是阿圆才是沈家真正的血脉源头,那么林宴与沈韶光的结合,就不用考虑这个悖论了,沈家是阿圆的后代,那么和林晏结合自然没有其他问题。
就是沈家把店留给了阿圆,把沈家厨艺也留给了阿圆,然后一群人回到了现代,林晏这个入赘的老祖就更具备了合理性。
其实《宴遇永安》关于“老祖宗”的设定,本质上是一个叙事悖论,从剧情开端沈家人认定林宴是祖先,到结局林宴与沈韶光结合,形成了一个循环逻辑
他们因为认为林宴是祖宗而接近他,最终却因为这种接近而使得林宴可能成为了他们的祖宗,无论是他们还是阿圆最后一定是因为这次遇见才有了后来,其实这个很有当年仙剑奇侠李逍遥穿越的叙事感。
而整部剧如果最后真的是阿圆以沈家为祖,就更有一种大气感,因为这代表着文化传承与情感的联结,即使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通过文化认同、情感共鸣和价值传承,也可以形成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相连”。
剧中女主救下的“阿圆”如果是沈家真正老祖宗的设定,则是对传统血缘叙事的一次有力解构,这一设定打破了观众对“老祖宗”身份的固有认知,引入了更为复杂的可观性
如果阿圆才是沈家真正的血脉源头,那么整部剧中沈家人对林宴的祖先认同还是一种误认,这种误认也恰恰反映了历史与记忆之间的断裂,甚至还能各种延伸,比如我们很多人以为的家族史,可能只是后人基于片段信息构建的叙事。
而在《宴遇永安》的叙事中,沈家人对林宴的祖先认同,也不过基于祠堂画像和家族传说,可是这些证据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可能已经经历了变形与重构。
阿圆的出现颇具隐喻意味,它揭示了家族史建构的任意性与偶然性,很多被我们铭记的祖先,可能很多也并非真正的血脉源头,而是因各种历史机缘而被记忆的“符号”。
林宴很可能就是沈家历史上的这样一个符号,他可能并非沈家的血缘祖先,但因与沈韶光的婚姻关系,以及在沈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被后代作为“老祖宗”铭记。
《宴遇永安》大结局当沈韶光与林宴有情人终成眷属,共同将沈记酒楼开到了江南。
当现代小厨娘与冷面少尹并肩站在永安城头,他们身后不只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更是两个时空交汇的文化传承。
一碗米豆腐,一张煎饼,一桌团圆饭,比任何族谱都更有力地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传承,《宴遇永安》告诉我们,家族的本质不在于血缘的纯粹性,而在于情感的联结与文化能够得到延续。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