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一场激烈竞争,背后隐藏着比《碟中谍》更复杂的攻防细节:跨国资本花费800万美元收买科学家,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无形的技术窃密,甚至用豪车和别墅来拉拢关键人物……
国家安全局策划了一场巨大的骗局!杨光“叛变”的真相让网友们议论纷纷。
谁能想到,杨光收到两万元转账的那一刻,竟是国安局精心布置的陷阱?
《绝密较量》的最新一集让观众们都大吃一惊——表面上看是一名核电工程师被策反了,实际上却是国安人员假扮叛徒来深入间谍组织!
更令人惊讶的是,冷艳女间谍赵亚苧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名潜伏了三年的卧底。
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一场激烈竞争,背后隐藏着比《碟中谍》更复杂的攻防细节:跨国资本花费800万美元收买科学家,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无形的技术窃密,甚至用豪车和别墅来拉拢关键人物……
这些情节竟然在现实中真的发生过!
你以为的“背叛”,其实都是国安布下的大局。
杨光收到的那笔2万元美金的转账,其实是国家安全局特地安排的“诱饵钱”。
在2023年,国家安全部公布的一个案例中,一名军工专家被国外的一个组织转了5万元人民币。安全部门利用这一点反向追踪,最后成功破获了6个间谍点。
剧中的赵亚苧用美人计,现实中这招更加危险。
2019年,某核电研究所曝出了一起真实案件。境外情报机构曾派来女间谍,以恋爱为名接近核心研发人员,连续三年盗取了17份机密文件。
编剧细致地重现了这些细节:赵亚苧每次看似偶然的救援行动,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心理战术。
张局长让杨光假装叛变,其实是有真实反谍策略作为依据的。
2021年,国家安全机关在一次名为“海鸥行动”的案件中,让侦查人员假装叛变,成功潜入了一个跨国能源公司内部。
剧中杨光能同时接触到间谍头目詹姆斯和国安高层,这就是所谓的“双面特工”战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二、买800万美元的技术,现实比电视剧更疯狂
剧中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在现实中指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技术。
2021年12月,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技术项目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
它的关键技术细节还未公开,但我们知道它的发电效率比第三代核电厂提高了三成,并且完全防止了核泄漏的发生。
间谍组织想要掌握的技术细节,在现实中确实被境外盯上了。
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外国组织曾经试图通过20位所谓的“学术顾问”来非法获取山东石岛湾核电站的氦气循环系统信息。
这些情节被改编成剧中卢卡·莫里的渗透行动——通过科研合作的名义,利用谢小曼的合法身份掩护技术窃取。
真实的东西往往隐藏在钱的背后。
2023年,国家安全局透露,一名核电站工程师因接受了国外600万元的贿赂,试图通过U盘窃取技术资料,但当他把U盘插入电脑时,立刻启动了警报系统。
剧中卢卡·莫里收取800万美金的情节,其实反映了我国核心能源技术在黑市上的高价。这些技术的交易价格,确实能达到数百万美金的级别。
三、小众职业拍出谍战剧感觉,这些细节太贴近现实
杨光在核电二所的工作中,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反间谍设计。
剧中的“双人操作保险柜”现实中是用来存放核电站核心图纸的。
2023年,大亚湾核电站公布了他们的安全流程。根据这些流程,查看重要文件时,必须有三个人同时在场,并且整个过程都会被录像监控。
赵亚苧采用的防窃听方法,完全按照国家安全教材上的做法。
她告诉杨光,“把手机放进微波炉”的说法,其实是从一个真实的电磁屏蔽方法演变而来的。2021年,某军工会议上,参会者被要求将电子设备放入一种特别的屏蔽箱中。
剧中的轿车信号干扰器看起来有点夸张,但实际上,这是国安部门常用的装备。它能在短短3秒内,切断方圆50米内所有的无线信号传输。
就连桑德被逮捕时的码头追逐戏码,都有其现实原型。
2020年,上海国安在港口拦截一名间谍时,对方也试图驾驶快艇逃跑。
在实际抓捕中用到的便携式声波武器,被改造成电视剧中杨光所使用的那种让人眩晕的装置。
四、资本隐秘较量中的技术存亡界线
剧中的立德集团就像现实中的一个大能源公司。
2018年,一个欧洲的财团曾想买下我们国家的一家核电阀门公司,这家公司拥有防止泄漏的关键技术。
交易被国家安全部门叫停的情节,和剧中詹姆斯操纵股市的设定非常相似。
隐藏在神秘老板的“外语指令”背后的,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密码。
在2023年,国家安全部公布的一起案件里,国外幕后黑手用加密货币支付酬金,并且整个过程都戴着变声器说话。
这种“隐藏”的方式,正符合剧中那个一直不露面的大反派角色设定。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谢小曼的经历。
在某核电站里,曾经清理过12名“关系户”。这些人是境外机构通过亲属关系安插到非关键岗位上的,他们试图通过窃取门禁数据来谋取利益。
剧中谢小曼被卢卡·莫里一步步利用的情节,展示了这种u0026quot;从小处着手慢慢渗透u0026quot;的常用手段。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