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直到朱枫给女婿换工作?才知,谷正文指证吴石的真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4 03:51 2

摘要:高雄港务局去年把机密甩在LINE群,截图外流那天,我隔壁同事第一反应是:哇靠,我外婆传菜谱都知道要设“仅限家人”。

情报这行最怕的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己人还在用1949年的脑子打卡2024的班。

高雄港务局去年把机密甩在LINE群,截图外流那天,我隔壁同事第一反应是:哇靠,我外婆传菜谱都知道要设“仅限家人”。

更离谱的是,退役老将领跑去找现役学弟,说“帮令千金介绍工作”,开口地点就在台北车站摩斯汉堡,全程录音被调查局当教材播给新人听,现场笑到拍桌——笑完才发现,自己单位同年被“社会工程”钓走的案件翻了两倍,脸瞬间僵住。

很多人以为台情报系统早脱胎换骨,数字情报处挂牌、预算暴涨四成,听起来像升级打怪。

实际上,基层军官六成时间还在填Excel,填完还得打印手写签名,因为“长官不看电子档”。

指纹机买了美规新款,15%认错人,立法院警卫被当成通缉犯按在地上,长官第一句话不是道歉,是“机器难免有误,大家体谅”。

AI分析占比号称三成,可训练数据里简体中文不到5%,把福建渔汛新闻误判成“共军集结”,差点让空军半夜紧急升空,最后靠值班官一句“今天风大,渔民收船”才熄火。

历史早就写过剧本。

1950年吴石把文件塞进洋铁箱,用副官当快递,一路从台北总统府送到基隆小巷,靠的是人情不是密码。

现在只是把洋铁箱换成LINE,副官换成退役叔叔,剧本没变,演员老了。

制度写满“防堵”,考核却只看“报表漂亮”,情报官平均干两年三个月就跳槽,因为升上去的要背锅,留下来填表。

预算年年涨,审计署一查,14%花在“非核心业务”,说白了就是把机密简报做成PPT美化,给立委看,给媒体拍。

对岸摩萨德早把“防拐骗”当必修课,我们课程表只占2%,讲师还是外包的退休校长。

人家练的是“先怀疑再相信”,我们练的是“先签字再推责”。

最惨的是年轻人,考进军情局以为当汤姆·克鲁斯,结果第一天发给他三支笔:红笔圈错字,蓝笔签时间,黑笔写备注,情报学从零开始。

技术再新,也救不了“自我欺骗”的组织。

斯坦福研究说,官僚要27年才肯承认系统烂,我们刚好走到第74年,还在打补丁。

重启键不是没有,没人敢按,因为一按,报表就得重填,签名得重签,责任得重背。

所以机密继续外泄,截图继续外流,退休叔叔继续请汉堡,而我们继续拍桌大笑——笑到下一次,被按在地上的可能就是你我。

来源:巷尾踏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