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剧于和伟“变脸”伟人!神态演技炸裂,还原伟人风采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3 04:17 1

摘要:这次《伟大的长征》的选角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剧组的核心思路非常明确:我们不要“长得像”的,我们要“演得像”的。

央视重磅大戏《伟大的长征》选角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锅,于和伟竟敢接下饰演毛主席的角色!

面对观众“不像”的质疑和历史人物的巨大压力,于和伟能否凭借封神演技,实现“灵魂附体”般的超越?

这次《伟大的长征》的选角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剧组的核心思路非常明确:我们不要“长得像”的,我们要“演得像”的。

他们放弃了那些在大众心中已经与伟人形象绑定的特型演员,转而把橄榄枝抛给了于和伟、曹磊这些正值当打之年的中生代实力派。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想用演员深不见底的表演功力,去填补外形上可能存在的差距,塑造出更有血有肉、更具内在灵魂的历史人物。

最好的例子就是扮演周恩来的曹磊,他可不是传统的周恩来特型演员,但你看他之前的履历,《觉醒年代》里的鲁迅,《破晓东方》里的李白,哪个角色不是入木三分?他那种演什么就像什么的“剧抛脸”特质,早就被市场和观众盖章认证了。

这次在《伟大的长征》短短的预告片里,他的造型一出来,那眼神,那气质,还原度高得惊人,瞬间就让人信服了。

剧照

当然剧组也并非全然不顾及观众的固有印象,比如选择国家一级演员何政军来饰演朱德,就引发了一些讨论,有观众觉得何政军老师的荧幕形象变化似乎不大,大家能不能接受他塑造的朱德,还需要打个问号。

但恰恰是这种讨论反过来印证了剧组的决心——他们更看重的是演员内在的气质和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演技。

剧照

为了给这种“重神韵,轻形似”的思路托底,剧组更是集结了一个堪称“视帝影帝齐聚”的黄金班底,王劲松、成泰燊、黄晓明、万茜、张晚意……这一长串闪亮的名字,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演技场”。

他们不是来当绿叶的,而是要用集体的力量,支撑起这部剧宏大的历史叙事,让观众的注意力,从演员“像不像”的表面问题,真正沉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去。

剧照

在这场豪赌中压力最大的无疑是于和伟他正站在自己事业的一个关键十字路口,他在《沉默的荣耀》里的表现堪称封神,这给了他挑战任何高难度角色的底气。

《城中之城》的口碑平平,也像一记警钟,提醒他一线演员的地位并非高枕无忧。敢于接下毛泽东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和突破舒适区的决心。

剧照

然而从预告片放出那一刻起,围绕他的争议就没停过,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审视也是最严苛的,为了贴合角色在长征时期的状态,于和伟明显减了重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观众直言不讳地指出,于和伟的脸型偏长,这和大家心目中那位伟人丰润的面庞有出入。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预告片里他有一个紧锁眉头的镜头,那种忧思重重的神情,似乎与毛泽东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气定神闲、举重若轻的公众印象有些许不同。

剧照

这些细节上的讨论,汇聚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压在了于和伟的肩上,这次的表演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场演艺生涯的终极大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当然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这场挑战的回报也是空前巨大的。

如果他真的能顶住压力,成功塑造出一个形神兼备、让观众信服的伟人形象,那么这部剧的成功,将直接把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届时他演艺生涯的第二轮大满贯视帝奖项,或许就真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剧照

于和伟和一众演员的创新表演,并非在孤军奋战,他们身后有一个由顶级制作团队、电影级视听语言和宏伟历史叙事共同构筑的“安全网”。

这个强大的外部框架,正在努力引导观众的焦点,从“像不像”的争论,转移到故事本身和角色的精神世界上来。

制作班底导演张永新,这个名字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就稳了,毕竟他执导的《觉醒年代》至今仍是国产剧的天花板之一。

剧照

而编剧据说是《问苍茫》的团队强强联手,这几乎就是品质的代名词,这样的组合被外界形容为“降维打击”级别的阵容,让《伟大的长征》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年度剧王的厚望。

再看已经放出的那支短短30秒的预告片,视觉语言堪称精致唯美,镜头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给了一个特写:一双在泥泞中艰难跋涉的草鞋。

这一个简单的意象瞬间就把长征的艰辛与不屈传递了出来,镜头扫过壮阔的山河,那种电影质感,与剧集《问苍茫》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剧照

更重要的是长征这个故事本身,就拥有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部剧的目标是首次以全景视角来展现这段征程。

从1934年在江西出发,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14个省份,翻越18座大山,渡过24条大河。

红军队伍在这期间,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进行了超过600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当这些冰冷的数字被影像化,故事本身的史诗感和冲击力,足以成为超越演员外形争议的核心看点。

剧照

说到底,《伟大的长征》在选角上的策略,是对我们长久以来“形神兼备”传统标准的一次大胆挑战和重新定义,它赌的是顶级的制作水准能够为演员的深度诠释创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

于和伟的这次尝试成败结果,将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誉,更可能成为未来同类型题材在选角思路上的一次重要风向标。

这部剧最终能否让大众信服,让那些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也由衷赞叹,关键就看这场“演技”与“形象”的博弈,以及宏大叙事与个体塑造之间,最终能否达到完美的融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