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传》看到王碧奎临终遗愿,才懂吴石遗书中对妻子藏着的深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3 15:21 2

摘要:很多人喜欢看谍战剧,也有很多人喜欢《潜伏》中的余则成。但余则成是虚构的,吴石却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很多人喜欢看谍战剧,也有很多人喜欢《潜伏》中的余则成。但余则成是虚构的,吴石却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1950年6月10日下午4点半,台北马场町那片荒芜的野坡上。吴石将军,陈宝仓中将,聂曦和朱枫四人英勇就义。

吴石将军是国民党政权垮台后,屠杀的第1位国民党高级将领。

他去世后,他的夫人王碧奎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吴石在狱中时,曾写下一篇2000字左右的遗书。遗书共有三部分内容,其中一部分特意提到他的妻子。

王碧奎带着吴石遗书去了美国,临死前唯一心愿就是看到丈夫入土为安,可她到死,都没拿看到丈夫魂归故土。

看懂王碧奎未竟遗愿,也就懂吴石遗书中对妻子藏着的那份深情。

1923年冬天,吴石和王碧奎在家乡螺洲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从此结为夫妻。

那一年,吴石29岁,王碧奎20岁。二人是同乡,族人介绍他们认识后,二人相识相知,走入婚姻。

二人婚后,王碧奎为吴家生育六男二女。

别看王碧奎年龄小,她早年也曾接受新式教育,但她骨子里温柔贤淑,待人宽厚。

电视剧中,扮演吴石夫人的演员,动不动就噘嘴使小性子,其实跟夫人性格有差别。这点可以在吴石遗书中体现出来。咱们下文会写。

结婚后,王碧奎勤俭持家,照顾丈夫和子女,真正把一个贤妻良母诠释到极致。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吴石为家人安全,提前让妻子带着子女逃难。

临行前,他为妻子和孩子安排好一切,目送他们离开。原以为,一家人很快就可以团聚,哪知这一别,就是四年。

从1937年到1941年,王碧奎带着孩子们,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到江苏,从江苏到武汉,再到重庆。一路上颠沛流离,还要躲着敌人的炮火。

四年中,她不但要担心孩子们的安危,还要照顾孩子们。

她1937年离开时,才24岁。

在今日,一个24岁的女孩,有可能还没长大。而王碧奎不但在战乱中带着孩子们四处奔波,还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可想她受了多少磨难。

王碧奎在没有丈夫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带着孩子们,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生活了四年。

一个弱女子,能够在24岁到28岁这个年龄,一个人照顾几个孩子,已经非常不易了,更何况还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

所以,吴夫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撒娇使小性子的人,她是一个非常大度,坚强且能干的女子。

四年中,她受到过多少磨难,我们不得而知,但支撑她无怨无悔这么做的,除了一个当母亲的责任,更多是对丈夫的爱。

虽然吴石29岁结婚,但是,这迟到的婚姻,并不影响他和夫人的深厚感情,婚姻美满。

因叛徒出卖,吴石将军和陈宝仓,朱枫,聂曦四人英勇就义。

吴石遇难时,王碧奎仍被关押。是吴石族人吴荫先冒着生命危险,把将军骨灰收敛。放到台北一个寺庙中。

此后,每年清明,王碧奎都带着女儿学成,儿子健成去祭奠亡夫。

吴石遇难后一个多月,王碧奎才踉跄着走出保密局大牢,她紧紧揣在怀里的,是丈夫留下的那封遗书。

此后,她典当家中物品,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

我们虽无法知晓王碧奎和孩子们到底吃了多少苦,但从王碧奎给她哥哥写过的一封家书中,或许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王碧奎给哥哥的信中说:

汝妹丈为国牺牲,妹所经苦难非笔墨所能描述……以后回国见面说,细讲给汝听。

吴石夫人这段话翻译成现在话就是:你的妹夫为国牺牲了,妹妹所经历的苦难,是笔墨不能描述的。等以后回国见面了,我细细地讲给你们听。

王碧奎之所以这么写,或许有两层意思,一是可能还处在特务的监控之下,她不想多生是非。二是她和孩子们所经历的太难太恐怖。

吴石去世前,是蒋介石钦点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可他去世后,其妻子儿女所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虽然日子艰苦,好在王碧奎是个坚强勇敢的女子,她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把两个儿女拉扯成年。其中又是一番不能言说的辛苦和操劳。

吴石临终前在狱中留下遗书,共有三部分内容。

一,回顾了他的生平,他的著作,他对人对事都做到了问心无愧。

二,叮嘱子女们,要牢记别人对他们的恩情。让子女们谨守清廉勤俭家风,树立民族正气。

三,对妻子的深情。

吴石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余年二十九方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克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此次累及碧奎,无辜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渠矣。”

意思就是:他29岁才和王碧奎结婚,因为壮年气盛,所以,家中但凡有一点不如意,他就会很严厉地指责碧奎。他虽然脾气不好,但他心底善良宽厚,对碧奎尽到了丈夫的责任。

每一次,他对妻子发脾气时,碧奎都能忍受他的愤怒且毫无怨言。对他的亲切之情一点没减。

近三十年的夫妻很是和睦。然而这次,他连累碧奎,让妻子无辜受到牵连,陷入牢狱。他自觉有负于妻子。

我仔细看了吴石将军的遗书,尤其是他写给妻子这段,我发现这不是一封简单的遗书,这里面藏着太多他对妻子的深情。

咱们来看一下,这封信中,他通篇没有提一个爱字,但你细看下来,却句句都是爱。

他虽然对妻子担负起丈夫的责任,但他年轻气盛,爱发脾气。但妻子每次都能忍受他的愤怒,而且对他的好丝毫未减。

你看,普通人家的丈夫,如果对妻子发脾气,妻子要么愤怒,要么委屈,再不济也会跟丈夫争吵,你凭什么要对我发火?

可王碧奎是怎么做的?

她忍受了丈夫的怒火,而且一点也没有怨言。

她当真如此大度吗?

我们常说,爱的尽头是心疼和理解。她理解丈夫,也心疼丈夫发火背后的无奈,所以她才会不在乎,而且一如既往地对丈夫好。

而吴石呢,他何尝不心疼妻子?而他的心疼中还多了几分亏欠。他认为是自己连累了妻子。

吴石写下这样一封遗书,既是他在最后时刻对妻子的深情告白,更是在教导子女,要善待你们的母亲。

吴石明白,他离开后,王碧奎和孩子们都会很难。他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母亲为这个家的付出,从而更加孝顺。

事实也如他猜测的那样,他离开后,王碧奎和孩子们熬过了很漫长的时光。她忍辱负重,典当家中物品,才可以艰难度日。

子女们也没有辜负吴石的良苦用心。

1980年,吴健成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一所大学,第一时间就是接母亲去他那边生活。

王碧奎带着丈夫的遗书,跟随小儿子去了美国。

1990年,吴学成带着父亲的骨灰从台湾回来,交到兄长吴韶成手中。

远在美国的王碧奎知道后,一心想让丈夫入土为安。但因种种原因,直到她去世,都没能实现这个心愿。

1993年,王碧奎去世,想让丈夫入土的心愿,成为她的临终遗愿。

从1950年吴石去世,到她1993年去世,她这个心愿已经长达43年。

1994年4月22日,吴石将军和夫人王碧奎女士归葬。离家多年的游子终于回乡。

2006年11月22日,民政部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写这篇文章时,我几度泪目,如果不是看电视剧,我真的不知道吴石将军这个人,更不知道,在隐蔽战线上,有这么多无名英雄。

在看了几集后,我买来他的传记,想把将军的事情写成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份迟到的荣耀不会被沉默更不会被沉没!他是吹响解放台湾的号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后续,我会持续更新,写关于英雄的文章,如果你喜欢,请点个关注,不错过下一篇文章。

来源:小凡情感小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