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那些不喜欢《风筝》的,认为郑耀先太过完美,有吹牛逼的成分。
好多人都说谍战剧《风筝》好看,却并不知道好看在哪里。
甚至那些不喜欢《风筝》的,认为郑耀先太过完美,有吹牛逼的成分。
而且,郑耀先的结局太凄凉,不符合观众的期望。
我只能告诉那些人,柳云龙导演这是收着拍的,真实的历史比郑耀先还牛逼。
当然,结局也比郑耀先更加凄凉。
郑耀先,是个艺术人物,根本没这么个人。创造这个人物的底色,是基于历史真实人物的融合。
我们先来看军统六哥郑耀先的战绩:
一,从曾墨怡那里搞来了潜伏在延安的特务名单,并成功送到延安。
二,从影子手里截获延安撤离计划,让国民党一直被蒙在鼓里。
三,处决叛徒吴福,为地下党保留了至关重要的暗线。
四,通过抓女学生事件,向党中央传递了撤退路线暴露的情报。
五,解放后为党中央提供了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名单。
是不是感觉很厉害?感觉我党的命运好像被攥在郑耀先手里一样?
你郑耀先何德何能?能当共产党的救世主?
还真能,历史上真有一个人挽救了我党的命运。
这个人,叫钱壮飞。
此人是“龙潭三杰”之一,是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机要秘书。
钱壮飞,自年轻就跟在徐恩曾身边,深得徐恩曾信任。
他一生可以用两件事来概括:
一,复制了徐恩曾的密码本。
二,拯救了党中央。
复制密码本没什么难度,只需要在徐恩曾这个老色批玩女人的时候就能做到,但这件事为钱壮飞拯救党中央埋下了伏笔。
关键是第二件事,拯救党中央。
这是一件集运气和实力于一体的事件,缺一不可。
如果不是钱壮飞在1931年4月25日值班,他就不可能看见这份情报,毕竟,钱壮飞不可能全年无休24小时盯着电报机。
所以,运气极为重要。
至于实力,刚才说了,钱壮飞复制了徐恩曾的密码本,他把这六封电报翻译出来了。
第一封:黎明(顾顺章代号)被捕。
第二封:黎明已归顺,并要求面见蒋介石,准备汇报能将在上海的党中央一网打尽的信息。
第三封:为押送黎明,派军舰去汉口。
第四封:军舰太慢,汉口直接用船押送去南京。
第五封:通知武汉大特务蔡孟坚去南京汇报。
第六封:切勿让除徐恩曾以外的人知道任何信息。
形势凶险,情况危急,时间太紧!
钱壮飞让女婿立刻赶往上海找李克农报信,并第一时间转报周恩来。
短短几天时间,我党撤了个一干二净,顾顺章带着人去抓捕的时候,连根毛都没捞着。
只是,钱壮飞也不能继续潜伏了,因为顾顺章知道中统高层有卧底,所以,在给徐恩曾这六封电报后,钱壮飞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撤离了。
说来搞笑,徐恩曾怕被追责,隐瞒了钱壮飞是共产党的情况,也隐瞒了密码本被泄露的情况,导致红军在长征之前,一直在肆无忌惮的搜刮中统的情报。
估计徐恩曾临死都在想,钱壮飞毁了他的一生,将他死死地钉在“蠢货”的耻辱柱上。
钱壮飞,可谓是我党的大救星。
而《风筝》后半段的剧情,在我党也是有真实原型的。
有一个人,叫阎又文,完美体现了郑耀先的情感纠葛和信仰抉择。
他跟郑耀先一样,属于那种一生守护一个秘密的那种人。
他是傅作义的秘书,长期潜伏在傅作义身边,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大功。
为了一统战线的需要,他并没有恢复身份,而是继续以国民党起义将领身份工作。
以至于,在特殊年代,他被自己人误解,被子女怨恨,一直到死,他都没有恢复身份。
直到31年后,他的组织身份才被公开确认。
阎又文就是郑耀先后半生的真实写照,但他比郑耀先更惨,恢复身份要等到死后几十年。
这不但是牺牲个人荣誉,更是把身后名也给糟蹋完了。
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是真的可以牺牲一切的。
还有熊向晖,潜伏在胡宗南身边,长期向我党提供胡宗南的情报。
他就是郑耀先的原型之一,胡宗南紧邻中共中央根据地,是我党最具威胁的势力之一。
郑耀先为我党提供的情报,很大程度是借鉴了熊向晖的事迹。
还有很多,像郭汝瑰将军、吴石将军等等。
这些原型人物,为郑耀先这个人物注入了灵魂。
但,仅仅这些只会让《风筝》成为一部不错的谍战剧,根本到不了封神的地步。
《风筝》这部剧之所以能封神,决定性因素在于一个核心矛盾点。
怎样看待那些打入敌人内部,为了我党事业被迫杀害自己人的现象?
这是《风筝》封神的原因。
《风筝》不在拘泥于谍战的手段,而是开始追求信仰、人性和哲学。
前期军统六哥郑耀先的种种作为,都在为后半段剧情做铺垫。
大家可能也都发现了,《风筝》里的角色都有血有肉,尤其是宫庶这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宫庶很明显,是个地地道道的国民党反动分子,但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他又是信仰最纯粹的一个国民党。
他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对共产党也恨之入骨。
你很难用好人坏人的标准来评判他。
这部剧的设定很有意思,自己阵营的同志想方设法的要弄死郑耀先,而敌对势力则拼死也要保护郑耀先。
这部剧的撕裂感极重,也是这部剧的灵魂: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依旧保持自己的信仰?
所以,《风筝》的主角不止一个,保持自己信仰的除了郑耀先,还有韩冰和宫庶。
郑耀先为了信仰,失去了战友、爱人和荣誉。
韩冰和宫庶为了信仰也是如此。
你很难说清楚谁更伟大。
进一步的哲学高度在于,它没有简单的来诉说悲壮,而是通过韩冰宫庶这样为信仰而死的结局,衬托对信仰的尊重。
郑耀先的伟大不在于站在正确的道路上,而是在于郑耀先深知信仰的代价,却依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的信仰,已经不需要任何来自外部的印证,已经内化于郑耀先的灵魂。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纯粹的共产党”。
这才是《风筝》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不让我们舒服,只让我们思考,告诉我们,哪怕面临黑暗,自己也是自己的一束光。
来源:影视热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