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在他们身上所做过的种种事情都变得情有可原,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作品当中。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事情似乎名正言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不少历史当中的佞臣正在被逐渐洗白。
原本在他们身上所做过的种种事情都变得情有可原,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作品当中。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事情似乎名正言顺。
仿佛是时代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这种被电视剧美化污名的手法有着成为潮流的趋势。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也逐渐成了同情。
可是只要你读过跟他们有关的正史,你就会发现这些佞臣完全不值得同情,他们并非所谓的能臣贤士,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不带冤枉的罪名
在这些佞臣当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无法绕过,这个人的名字就是赵高。这个只要提到秦朝灭亡就一定躲不开的名字,如今却在一些影视作品里成了值得同情的能臣贤士。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对于赵高的同情来自于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是神话。这部在千禧年间口碑不错的电视剧也算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不仅仅是剧里胡歌的帅气,金莎的美丽,张正所饰演的高要也一步步戳中了观众的内心。尤其是对于现代职场的牛马而言,高要的每一步经历他们深有体会。
在剧中,高要本来是一名厨师,他把易小川当作是自己的好兄弟。虽然没有主角光环,但是穿越到古代的他脑子里想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顽强地活下来。
可是当时的朝代并不给高要活路,首先迎接他的是阉割之痛,这种痛让高要痛不欲生。即使是这样,他也尝试着跟身边的人真心换真心。
然而时代并没有给他好脸色,反而是继续抽了他两个大耳光,那些盯着他的眼光眼里只有瞧不起和各种嫌弃。
在被反复毒打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天真。那个时候的他才明白一个道理,弱肉强食唯有地位才能安身自保,尔虞我诈才能换来生杀大权。
于是他开始投入到权利场的争夺当中,慢慢地他开始爬到了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的头上,手里的权也变得越来越大,巴结奉承他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在外界眼里,他就是那个满是奸计的坏人,可是他把能给的温柔都给了身边最爱之人,即便对方离他而去,他也没有阻拦责备。
只是在后来,在易小川的屡次刺激之下,高要终于发生了黑化,他要与易小川决裂。而历史的车轮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发生转动。
手握权力的秦始皇给他重新赐了姓名,这个新名字就是赵高。那一刻,高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一直在找的人就是赵高。
可是命运就是造化弄人,自己居然成了自己在找之人。自那以后,赵高开始挥洒自己手里的权力,他的双手几乎遍布了整个朝野。
后来就发生了权倾朝野的沙丘政变,他先是跟李斯合谋让胡亥上位,随后又使手段把李斯成功排挤,自己成为朝野第一人。
而在整个剧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也是来自高要,那句你了不起你清高更是成了神话这部剧里提起度最高的热门台词。
那一句我要当赵高并没有被观众嫌弃,反而成了观众的共鸣。而张世也凭借着这个角色住进了无数观众的心里。
甚至在那部剧播出以后,不少人以为这就是赵高真实的样子,他们认为赵高或许是被逼到角落的可怜人,他的历史形象不是一个佞臣而是一个能臣贤士。
只不过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所以他才决定下决心推翻秦王朝的统治。这样的观点一直在持续发酵,直到现在在一些营销号的嘴里,赵高已经被捧进了历史前三。
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真实的赵高就是一个佞臣。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内心私欲的满足,而且他也不是神话当中的高要。
从身份上来看,赵高可不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因为根据现有历史资料的记载,赵高是赵国宗室的远支后裔。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让他捞取到任何好处,因为赵国在被秦国灭亡以后,赵高的家族就丢掉了手里的权力,他们的身份就是平民老百姓。
所以并不存在赵高靠着高人扶持的说法,因为赵高能够走到最后的高位靠的全是本事。而秦始皇看中的正是他精通律法的能力。
这也给到了赵高能够接触到权力中心的机会,中车府令的职位就是秦始皇对于他的肯定。这个职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去到的位置。
它不仅仅可以管理宫廷车马与车驾,出行过程中皇帝的随从也需要他进行挑选。另外他还身兼掌管符玺之责,负责诏书的签署以及传递。
同时,他还是皇子的师傅,他需要负责和解答皇子心中的疑惑。这样的一个职务到能臣手里就可以保住国运,可是偏偏去到的是赵高这样的佞臣手中。
于是,赵高就开始了自己的阴谋。首先赵高故意讨好胡亥,并且他也成为胡亥日后最重要的近臣。
这也让秦始皇父子在他眼里没有任何隐私,无论是秦始皇的出行,或者是胡亥的日常行为举止这些都在赵高的监视之下。
这也为他后续掌权打下根基,接下来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发挥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没有让赵高等太久。
这个机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那时的秦始皇病逝在东巡途中,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皇位继承出现了真空期。
只为权力的残暴屠夫
此时,赵高心里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胡亥坐上王位。然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解决的人就是公子扶苏,因为他才是王位继承人。
然而,扶苏的身后有蒙恬的帮助,两人之间是深度的利益绑定。但是他们与赵高之间一直是一种不对付的关系,他们就是赵高眼里的绊脚石。
于是,赵高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李斯。而他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扶苏当成皇帝,那我们两个都要完蛋。
随着赵高的鼓动,李斯最终决定加入赵高的队伍,接下来两人便修改了遗诏。于是遗诏的内容被改成了赐死扶苏与蒙恬,拥立胡亥为帝。
这个举动直接让赵高变成了拥立新皇帝的核心功臣,随后升任郎中令。而赵高手里的权势也变得越来越大,秦二世也被他彻底掌控。
下一步,赵高就开始铲除异己,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前朝势力。接下来,赵高又把刀刃对向了李斯,一个谋反的罪名直接把李斯腰斩。
在李斯死掉以后,赵高便取而代之升任为丞相。随后他又通过指鹿为马的方式对整个朝堂进行清洗,这样的行为也让他成了朝堂的实际掌权者。
而赵高的这些举动更是加快了秦朝的灭亡,这种自私极端的行为跟高要完全是两副模样,因为高要走上这条路是真正的被逼无奈,这是他被值得同情的根源。
这也是高要跟赵高之间本质的区别。不过,不少人还是认为赵高是值得同情的存在,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赵国复仇。
可是真实情况不是这样,这一点在《史记·蒙恬列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恬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这里就提到了赵高的贼心,而赵高的贼心主要是有两点,第一点是他想立胡亥为皇帝,如果胡亥当了皇帝,他就能够得到重用。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胡亥当了皇帝,那么他就可以借助胡亥的手杀掉蒙毅,因为蒙毅曾经审过他的案子。
这两个点结合在一起就说明了赵高并不是为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私欲。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赵高政变以后做的事情就足以说明一切。
毕竟有一个道理永远都不会改变,那就是不看言语看行动。而赵高在发动政变以后的行动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然而,赵高在成功发动政变以后就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手里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第二个就是纵容引诱胡亥。
如果赵高真的是为赵国复仇,那么赵高应该借助手里的权力为过去的赵国做些什么,可是这些都没有在赵高身上得到体现。
所以那些说着赵高是能臣贤士的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赵高的本质就是一个为自己着想的佞臣。
甚至可以说赵高就是一个权力场的屠夫,那些倒下的人只不过是他权力路上成功算计的牺牲品。
洗不干净的龟丞相
除去赵高以外,还有一位佞臣也随着影视剧身份开始发生了转变,围绕在他身上的臭名昭著居然向能臣贤士这个方向进行转变。
这个人就是魏忠贤,可能连魏忠贤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在多年以后被包装成贤能之士。
可是当你打开正史的记载,重新对魏忠贤进行审视,你就会发现魏忠贤并不是一个电视剧里那般心怀城府的政治家。
不同于那些名门望族,魏忠贤早年时期是到处闲逛的市井无赖。由于知识水平不够,再加上欠了一屁股债,于是走投无路之下他选择了自阉入宫。
不过,魏忠贤可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此作罢,他想要让自己在宫中闯出一番作为。想要让自己迅速上位,最好的方法就是攀附权贵快速高升。
于是,他选择巴结魏朝,毕竟当时的魏朝是能够接近权力核心的宦官之一。借助着这条线,他认识了明熹宗的乳母客氏。
客氏虽是明熹宗的乳母,但是她却是明熹宗最信任的人,为了让自己走上权力的巅峰,魏忠贤开始对客氏各种阿谀奉承。
这也是魏忠贤的特长,毕竟早年间市井流氓的经历让他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在这个过程里,魏忠贤甚至跟魏朝直接反目。
最终,魏朝也是死在了魏忠贤的手里。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魏忠贤只能算一个为了自己的前程而阴险算计的卑鄙小人。
但是至少未来多年他的吃穿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魏忠贤不满足于此,他开始把算盘打到了皇帝明熹宗身上。
倒不是魏忠贤想起兵造反,而是当时的明熹宗实在无能。因为明熹宗本来就对治理天下不感兴趣,他的心里只有土木并没有国家与天下。
而批阅奏疏这件事情就落到了司礼监手里,这在魏忠贤看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于是他通过客氏的关系爬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
虽然魏忠贤不认识字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可以让人代笔。这也让魏忠贤掌握了朝廷奏疏的批红权。
这个权力基本放在现在就是决策的拍板权,这个本应该在皇帝手里的权却去到了一个太监的手里。
于是,魏忠贤借此机会开始对天下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选择隐瞒,情况严重者会让人进行警告。
对于明熹宗,魏忠贤只向他禀报对其有利且愉悦的消息,利用这样的方式营造出一副天下美好太平不用操心的假象。
朝政相关的信息渠道也被他一人垄断,接下来魏忠贤开始巩固自己手里的权力。他开始对朝中大臣进行大规模的拉拢。
权力之下的炼狱
在他的这些操作之下,阉党集团就这样诞生了。这里面不仅聚集了大量的宦官,掌握各方重要信息的文武百官也在其中。
那些他认定的敌人基本上一个都不放过,东林党就是魏忠贤的主要打击对象。他利用手里的批红权和明熹宗对他的信任对其大范围地进行围猎。
不少东林党的官员因此遭到屠杀,慢慢地那些对他的反对声音也逐渐闭嘴安静,掌握在他手里的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接下来,魏忠贤又把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张牌握在手里,这也让魏忠贤手里的权力到达了顶峰。有了这两张牌在手,任何反对他的声音都只能选择乖乖闭嘴。
无论是百姓还是当朝的官员,而社会思想正是在他这一套行为之下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受到压迫的官员和百姓只能把怒火憋在心里。
另外对于自己手上的人,魏忠贤也给了不小程度的纵容。于是他手下的党羽开始盘剥百姓,为了把压榨做到极致,甚至做出了增设苛捐杂税的行为。
不少民间财富直接被他们占为己有,要知道当时的明朝本来就处在天灾频发的危险期,这种压制直接导致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出逃。
否则他们的命运就是被无情榨干,这也为明末的农民起义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所以那些说着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会灭亡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跟。
这样的一位享受权力的人根本不可能算得上是维护大明稳定的重要英雄人物,而那些认为魏忠贤是贤臣能士的声音根本就站不住脚。
一些声音
在这些声音当中,第一种声音是魏忠贤增税的原因是补充国库,同时也为辽东军费提供了支援和援助,这种声音显然违背了真实的历史真相。
因为魏忠贤的真实想法是为阉党集团谋利,而这笔钱财的最终去向基本上就是流入了阉党自己的口袋之中。
实际上用到军队身上的钱财非常有限,这体现的是贪心而不是他的治国能力。另外关于他打压东林党整顿朝堂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因为他针对的人不仅仅是东党相关,其中有大量的正直有作为的官员,对待他们的手段都非常残酷。
而他提拔的阉党成员大多数都是贪腐无能之人,这不仅没有对朝堂带来正面影响,反而让朝廷贪污腐化变得更加彻底。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所谓的勤勉治国。另外把时代的稳定归功于魏忠贤也不成立,没有爆发大规模暴乱的原因跟他没有关系。
这是因为万历和泰昌两朝所积累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爆发,并且还有孙承宗和袁从焕等将领在前线苦苦支撑。
反倒是魏忠贤才是激发阶级矛盾和统治问题的那个人,这样的人能够被美化成能臣贤士简直不可理喻。
毕竟,历朝历代当中,危害国纲的佞臣本身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指责,而不是随着影视作品的美化成为正义的化身。
【信源:趣历史】
信源题目:
魏忠贤:宦官权力的巅峰与对明朝的影响
信源链接:
https://m.qulishi.com/news/v570540.html?use_xbridge3=true&loader_name=forest&need_sec_link=1&sec_link_scene=im&theme=light
来源:科学旅行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