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短剧行业最热的话题是观看量突破30亿的《盛夏芬德拉》和一夜爆红的“小孩叔”刘萧旭,再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短剧的爆款效应和造星能力。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短剧行业最热的话题是观看量突破30亿的《盛夏芬德拉》和一夜爆红的“小孩叔”刘萧旭,再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短剧的爆款效应和造星能力。
与此同时,一些更深层的行业趋势正浮出水面,值得深入探讨。
短剧会越来越长吗?
这个问题看似没有讨论的必要,毕竟竖屏短剧怎么可能抛弃立身之本呢?
但在免费短剧时代,这应该是所有短剧公司都在思考的话题——不是单集增长,而是集数增多。
这是由免费短剧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以《盛夏芬德拉》为例,82集的体量大概可以插入10个左右的广告,而在红果短剧“时长*单价”的分账模式中,单价为播出平台根据免费净收益(含广告、免广会员等净收益)计算的动态结算单价。
这意味着,用户在一部剧中贡献的广告观看量越多,这部剧的单价与总收益便水涨船高。这类似于一部热门网文,即使主线故事已完结,作者仍会因可观的连载收益而选择续写。
鉴于成本风险,短剧无法像网文那样无限度加长,“系列化”成为折中之选,其本质仍是集数增多的尝试。
另一方面,短剧在演员、制作上持续升级,制作成本一路走高。今年以来,成本达两三百万级的微短剧已涌现数百部。成本攀升加剧了盈利压力,最直接的应对方式便是增加集数,以获取更多广告位,提升分账单价。
此前,听花岛出品的《家里家外2》30天的拍摄周期让行业感到震惊,这几乎接近传统短剧4部的拍摄时长。但不要忘了,它的成片预计在300分钟以上。
300分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经过手动计算,《盛夏芬德拉》的总时长约为203分钟。横屏短剧领域的佼佼者《朱雀堂》总时长为9小时4分29秒,减去每集大约3分钟的片头片尾,实际正片时长大约为7.5小时(450分钟)。
《家里家外2》的模式一旦经受住市场检验,单部竖屏微短剧的总时长可能会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单集时长不变,但集数增加,总时长直追横屏中剧。
这也会是短剧从业者的一个新课题,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接受采访时说,“单部短剧的总时长越长,收益呈正向增长,但挑战在于如何保证200分钟的内容和100分钟一样精彩。”
据了解,目前优质短剧的完播率在30%左右。在维持完播率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集数来放大单部剧的收益,或许正是赢下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脚踩渣夫”的流量密码
除了《盛夏芬德拉》,近期还有三部高热短剧值得关注——《幸得相遇离婚时》(观看量破20亿)《春深锁玉郎》《国公府弃女,被狼群宠成小公主》(观看量均破10亿)。
其中,《幸得相遇离婚时》由短剧顶流刘萧旭和王小亿主演,故事很带感:唐颖(王小亿 饰)曾为丈夫当全职太太,怀孕五月却遭其与第三者联手赶出家门。离婚后,她嫁给了极具魅力的江辞云(刘萧旭 饰),二人先婚后爱,共同成长,并联手报复前夫与第三者,终获爱情事业双丰收。
这部剧仍是近期风头正盛的马厩制片厂制作,两位顶流配上唯美的镜头、精致的台词和氛围感满满的配乐,把每个元素打磨得赏心悦目。
《春深锁玉郎》则为古风爽剧,但无论故事内核和视听风格都与《幸得相遇离婚时》异曲同工。女主的上一世被渣夫联手外室陷害吃绝户,含恨而终。重生之后,女主怀勇美男,脚踩渣夫一家,成功反向吃了绝户。
就连萌娃剧《国公府弃女,被狼群宠成小公主》,也内含嫡女被妾室陷害的元素,演绎了一场女主“替母征战”、救母惩父的逆袭。
这一系列作品的成功,说明“复仇逆袭”仍是短剧受众最大的情感诉求。无论是现代都市的婚姻战场,还是古代宅邸的内部争斗,当主角从被欺辱的弱者,一步步蜕变为掌握命运的强者,这份“改写结局”的酣畅淋漓,总能精准戳中观众的情绪高点。
而“女性觉醒+逆境反杀”的故事内核,以及高度雷同的渣夫塑造,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受众情感投射的一面镜子,反映出观众在现实中的情感渴望。
横屏短剧亟需确定性
聊完竖屏,再来看看横屏的最新消息。
云合数据今天发布了2025Q3上新横屏短剧分账票房榜,排行前十的作品分别是:《朱雀堂》(4200万)、《贤婿》(2000万)、《锦绣宅心》(1200万)、《搏忆》(1000万)、《反诈·猎蜂者》(1000万)、《婢女》(800万)、《迎凤归》(700万)、《青青狐吟》(600万)、大唐重案组(600万)、《反诈破局》(500万)。
尽管《朱雀堂》4200万人民币的分账票房已经成功打破了横屏短剧票房天花板,但相较于竖屏短剧各家厂牌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打法的成功公式,横屏短剧领域的市场面貌仍稍显模糊。
竖屏可以用顶流演员+精准情绪痛点+高频反转+唯美制作制造出一部部爆款,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其实就代表了这个产业的成熟度,而横屏仍处于摸索阶段。
和《朱雀堂》类似,《搏忆》集结了霍建华、黄宗泽、阚清子等一众长剧明星,但1000万的票房不及预期。反倒是《贤婿》等上榜的男频剧,即便与竖屏爆款对比,也很有竞争力。
横屏短剧的当务之急,并非堆砌明星,而是如竖屏一般,培育专属演员、精准锚定受众,建立起鲜明的类别标识。唯有在明确受众属性的基础上追求爆款的确定性,横屏赛道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文/许心强】
The End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来源:独舌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