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恩连续剧”是假的,透支公众的善意却是真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0 18:31 2

摘要:“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的连续剧终以禁言落幕。10月9日,@抖音黑板报发布消息:近日,账号“宋*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多处内容与事实不符。该账号虚构摆拍行为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已处置禁言,清除因违规内

□赵贵(重庆师范大学)

“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的连续剧终以禁言落幕。10月9日,@抖音黑板报发布消息:近日,账号“宋*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当地有关部门表示多处内容与事实不符。该账号虚构摆拍行为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已处置禁言,清除因违规内容增长的粉丝。这记惩戒不仅回应了网友“必须严惩”的呼声,更戳破了流量时代用善意当赌注的虚假泡沫。

这场精心策划的炒作,精准踩中了公众情感的敏感点。“宋*霏”从8月起发布的系列视频,以“寻恩人”的温情叙事为线,用“20万悬赏”的噱头为饵,再以“拜访母校”“感谢家人”的曲折情节推进,完全复刻了短视频时代“爆款剧本”的创作公式。数万点赞、粉丝暴涨的数据证明,它成功利用了人们对“知恩图报”传统美德的认同,对平凡善意的珍视。但当苍梧县委网信办证实内容多处造假,这场“温情剧”立刻显露出逐利的狰狞。所谓的“救命之恩”不过是吸粉的道具,公众的共情沦为流量收割的祭品。

这种造假比普通炒作更具危害性,它直接透支着社会宝贵的善意资源。正如人民论坛网所指出的,虚假摆拍最可怕的后果是制造“狼来了”效应。当“寻恩人”这样本应承载真实诉求的题材被恶意摆拍,日后真正需要寻找帮助、渴求公道的人,其发声可能会被贴上“剧本炒作”的标签。此前有关部门曝光的摆拍贫困儿童、伪造职场冲突等案例,早已印证了这种危害:每一次虚假的情感煽动,都是对社会信任基础的侵蚀,最终让互助互信的土壤变得贫瘠。

值得追问的是,这场闹剧为何能持续一个多月才落幕?“宋*霏”的“连续剧式”视频吸引大量网友关注,粉丝量随质疑声同步增长,暴露出平台审核机制的滞后性。尽管有明确的虚假摆拍处罚规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情感叙事类”内容的真实性核查仍存在漏洞,往往要等到舆情发酵、官方介入后才启动处置,这给了造假者钻空子的空间。

“宋*霏”被禁绝非个例。从扮惨博同情到编造群体对立,虚假摆拍早已形成产业链式的乱象。这些行为的共性,都是将公序良俗、社会善意异化为流量商品,用道德外衣包裹逐利内核。而整治这类乱象,不能只靠事后处罚的“重拳”,更需要构建事前防范的“防火墙”。

平台应强化情感类内容的真实性核验,对“寻人类”“求助类”题材建立多源核实机制;监管部门可借鉴相关经验,将虚假情感摆拍纳入重点治理范畴,形成常态化监管;更重要的是,每个创作者都该明白,真正的流量密码从不是编造的感动,而是真实的温度。

平台的处置为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但善意的修复仍需久久为功。当摆拍的“恩人”被揭穿,我们更要守住对真实善意的信念。既对虚假炒作保持警惕,也不因个别骗局关闭共情的大门。毕竟,网络空间真正需要的,不是“连续剧式”的虚假感动,而是能经得起核查的真诚与善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