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甄嬛终于登上太后之位,所有人以为她会论功行赏时,她却转头对曾经的盟友端妃亮出了刀。端妃称病不出,甄嬛却在茶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端妃对皇上可真是情深啊,小心最后一病不起,把自己的性命豁出去了。”这句话看似感慨,实则是死亡的预警。
当甄嬛终于登上太后之位,所有人以为她会论功行赏时,她却转头对曾经的盟友端妃亮出了刀。端妃称病不出,甄嬛却在茶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端妃对皇上可真是情深啊,小心最后一病不起,把自己的性命豁出去了。”这句话看似感慨,实则是死亡的预警。
一、端妃手里攥着甄嬛的“命门”
端妃的可怕之处在于,她全程参与了甄嬛的权谋升级路,甚至比甄嬛更早看透局中局。华妃倒台时,甄嬛曾以为自己是布局者,后来才惊觉,华妃宫里的太监肃喜竟是端妃安插的棋子。
端妃通过肃喜引导甄嬛“发现”华妃纵火的阴谋,再借甄嬛之手烧碎玉轩嫁祸华妃。整个过程端妃隐身幕后,却让甄嬛亲手留下了把柄。
更致命的是,端妃对甄嬛的核心秘密了如指掌。滴血验亲时,甄嬛听到皇帝要亲自验血瞬间变色,端妃立刻察觉六阿哥身世有异,随即以“龙体不可损伤”为由阻止皇帝,改用温实初的血蒙混过关。
这一举动既救了甄嬛,也让她握住了“皇室血脉”这个能诛九族的把柄。此外,端妃还通过细节拼凑出甄嬛在甘露寺与果郡王的私情、甚至皇帝被慢性毒药折磨致死的真相。
二、对皇帝的感情,让盟友变死敌
端妃与甄嬛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皇帝的态度。端妃是少时陪伴雍正从王爷到皇帝的女人,即便被当作棋子给华妃送堕胎药、遭华妃报复终身不孕,她仍对皇帝抱有复杂情感。
皇帝偶然捏她肩膀示好,她能默默抚摸残留温度良久;皇帝病重时,她再三叮嘱甄嬛“别让烦心事惊扰皇上”。
但甄嬛对皇帝只有恨意。果郡王之死让她决心复仇,她与叶澜依联手给皇帝下毒,并严禁妃嫔探视以防计划泄露。端妃察觉后试图阻拦,却因无实权无力反抗。
皇帝死后,端妃称病不出,实则是用沉默表达不满。这种立场差异让甄嬛意识到:端妃永远不会成为自己人
三、新皇登基,端妃成了“定时炸弹”
甄嬛的养子弘历继位后,她虽成为太后,地位却并不稳固。弘历多疑寡恩,若端妃将甄嬛弑君、祸乱宫闱的秘密告发,甄嬛和她的孩子必将被清算。
端妃的聪明更让甄嬛忌惮——她扳倒华妃和皇后时手段干净利落,连皇帝都未怀疑她;若她转向新帝投诚,甄嬛毫无胜算
相比之下,敬妃因抚养胧月与甄嬛利益绑定,欣嫔有子女牵制,唯有端妃无子无宠、仅收养温宜公主,弱点难以拿捏。
甄嬛曾试图用“皇贵太妃”的尊号安抚她,但端妃避而不见的态度已表明决裂。对于权力顶峰的甄嬛而言,端妃的清醒和独立成了最危险的挑衅。
四、一场心照不宣的“病死”
端妃的结局在甄嬛的茶会上已现端倪。敬妃汇报“端姐姐病了”时,甄嬛并未如往常般派太医诊治,反而暗示“情深伤身”。这种冷漠暴露了真实意图:端妃必须“被病逝
历史上,端妃最终“因思念皇帝一病不起”,但深宫中人皆心知肚明。端妃的聪慧原本用于自保,却因知道太多秘密沦为权力祭品。而甄嬛在除掉她之后,才真正坐稳了太后宝座——只是她也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无人可称“姐妹”。
来源:龙吟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