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确认:短剧进入“细糠时代”,《盛夏芬德拉》成行业分水岭!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0 13:02 2

摘要:短剧还能有审美?这事儿放在半年前,多数人只会摇头。但最近上线的《盛夏芬德拉》却让不少观众意外——没有“闪婚”“替身”“总裁追妻”,连剧名都不是直给的爽感套路。讲真,当一部短剧开始用“芬德拉”(一种奶白色玫瑰)做题眼,或许说明行业真开始琢磨“细糠”了。

短剧还能有审美?这事儿放在半年前,多数人只会摇头。但最近上线的《盛夏芬德拉》却让不少观众意外——没有“闪婚”“替身”“总裁追妻”,连剧名都不是直给的爽感套路。讲真,当一部短剧开始用“芬德拉”(一种奶白色玫瑰)做题眼,或许说明行业真开始琢磨“细糠”了。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备案的微短剧数量已超8000部,其中超六成标题含“闪婚”“替身”“错嫁”等关键词。某平台内部人士透露,过去一年爆款短剧中,73%采用“强冲突+快节奏+高情绪”模板,平均单集时长控制在90秒内,剧情推进几乎不给留白。这种“面粉式”生产虽能快速收割流量,却也让用户审美疲劳加剧。

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短剧用户日均观看时长首次出现环比下降,降幅约4.2%。说白了,观众不是不爱看短剧,而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粗粮”。

《盛夏芬德拉》的特别,首先藏在名字里。“芬德拉”并非虚构词,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奶白色玫瑰品种,花语为“克制的爱与静默的守候”。这一设定与女主角“白清枚”的名字形成巧妙互文——“白”呼应花色,“清枚”暗合花枝清瘦之态。

更关键的是,全剧以玫瑰生长阶段为情感节奏锚点:初遇时花苞紧闭,对应两人试探性对话;退婚风波期玫瑰半开,花瓣微颤却未展;最终告白场景中,芬德拉完全绽放,镜头缓缓推近花心,情绪自然升腾。

这种叙事策略在短剧中极为罕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流平台Top 100短剧中,仅3部尝试以植物或器物作为贯穿意象。

有个在短剧编剧组工作的朋友透露,《盛夏芬德拉》剧本打磨耗时近5个月,远超行业平均的2–3周。虽然单集成本略高(约18万元/集,高于市场均值12万),但上线7天内豆瓣开分7.1,用户完播率达68%,远超同类作品52%的平均水平。

《盛夏芬德拉》的走红,或许标志着短剧从“流量收割”转向“质感竞争”的拐点。对比2023年与2025年短剧用户画像,25–35岁女性占比从39%升至51%,她们更关注角色动机合理性与画面美学。平台方也悄然调整策略:某头部视频平台近期将“叙事完整性”“视觉风格统一性”纳入短剧扶持计划评分维度。

换个角度,这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市场倒逼的必然。当海量短剧涌入,用户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仅靠狗血已难突围。实际情况是,已有少量制作公司开始组建“文学顾问团”,尝试将诗歌、植物学甚至建筑美学融入剧本。生活化类比一下:短剧正从“方便面”升级为“轻食沙拉”——未必人人都爱,但总有人愿意为多花两块钱买单。

对普通观众而言,《盛夏芬德拉》带来的不是“爽”,而是一种久违的“呼吸感”。一位豆瓣用户写道:“终于不用每集都被吼着‘你竟敢背叛我’吵醒。”这种情绪共鸣,恰恰是过去短剧最缺的。

但也要清醒:质感≠高高在上。该剧单集仍控制在2分半内,关键情节节奏毫不拖沓。更重要的是,它证明“细腻”与“短平快”并非对立。数据显示,该剧30岁以下观众占比达57%,说明年轻人并非只爱“电子榨菜”,只要故事真诚,他们愿意慢下来。

不过,目前这类作品仍是少数。据行业观察,真正具备完整美学体系的短剧不足总量的5%。坦白说,《盛夏芬德拉》的成功能否复制,还得看后续是否有更多资本愿意为“细糠”买单。

来源:洛森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