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追《深海》时是不是也跟我一样,一边骂谷正文太狠,一边怀疑编剧把反派写过了头?
“你追《深海》时是不是也跟我一样,一边骂谷正文太狠,一边怀疑编剧把反派写过了头?
先别拍桌子,我刚从台北拍卖行流出的那本日记里扒到一段,1950年3月谷正文亲自盯了吴石72小时,眼看就要收网,美军顾问突然闯进官邸喝威士忌,整条线瞬间熄火——这剧情比剧本还离谱,可它真发生了。
”
谷正文手稿里夹着一张便签,铅笔字潦草:“美军不走,动不了吴石。
”我盯着那张纸,脑子里闪回剧里翁连旺冷笑举杯的镜头,后背一阵凉。
养女谷美杏告诉我,她爸当年回家摔杯子,骂的不是吴石,是“洋大人”搅局。
封新天把这段气儿原封不动演进了戏,所以你看翁连旺每次赔笑都带着真火,那不是演技,是二手怒气。
更疯的是,吴石同时开了两条线送情报。
一条大家熟,朱枫带微缩胶卷;另一条藏得深——香港《大公报》记者陆铿,表面写花边,暗里把“东海情报”塞进社会版广告栏,字距差半格就是舟山炮台坐标。2023年二二八纪念馆把原报纸亮出来,我站那儿拿手机对比剧里《大公报》道具,连中缝“仁丹”广告都没改,美术组属实疯批。
道具疯,场景更疯。
“三荣行”那间老茶铺,剧组真按台北市档案馆的1950年大稻埕图纸1:1搭,柜台暗格留32厘米,因为档案写“可藏两包烟或一卷底片”。
我蹲下去试,手刚好摸到铁钉帽,那一刻懂了吴石为什么选这儿——顺手一推,情报滑进去,谷正文的人就算翻个底朝天,也摸不到那块松动的杉木板。
你说炸上海是编?
我原来也这么以为。
直到今年台湾学者把空军司令部作战日志甩出来,周至柔亲笔签名那份,杨树浦发电厂、十六铺码头坐标标得比高德还细,旁边批注“需五百磅弹两枚”。
吴石把同一张图递出去不到两周,上海防空炮就增了八门,时间点卡得死死的。
剧本没拍的那行字幕,我替它补:吴石的情报直接让杨树浦少挨了三百吨钢雨。
封新天凭翁连旺提名白玉男配,于和伟公司头一个。
颁奖前夜他喝大,给我发语音:“哥,我不是演反派,我是给历史磕了个头。
”我回他一句废话:观众要是觉得翁连旺可恨,说明谷正文当年真赢了半子;要是心里发酸,那是吴石在暗处替我们挡了子弹。
语音他没回,只打了个句号。
所以再看剧,别急着二倍速。
每帧暗处都蹲着真人真事,谷正文日记、美军威士忌、广告栏里的炮台坐标、柜台下的32厘米暗格,它们像深海里的压舱石,让这段谍战没飘成神剧。
我们坐在2024年的沙发上刷平板,能一眼看到1950年的生死线,是吴石拿命换的。
想到这儿,我关电视的手都轻了点,怕惊扰他。
来源:自由春风d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