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黎晴不是反派,她会倒戈,而吴石之所以暴露,关键是一张他亲手签下的《特别通行证》在蔡孝乾叛变后被翻了出来
黎晴不是反派,她会倒戈,而吴石之所以暴露,关键是一张他亲手签下的《特别通行证》在蔡孝乾叛变后被翻了出来
追更到深夜,心口一直紧着
地下工作这行当,真一点都不浪漫,风衣、暗号、接头,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和恐惧过招
这活,不是掉几根头发那么简单,是拿命堵漏洞
吴石将军那种谨慎,哪怕肩头扛着信任,也扛着每一个同伴的命
他不是不认同朱枫,而是太知道这条路有多险,见过交通员张灏倒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心里那道门就再也关不上了
吴石想送走朱枫,更多是想保她一条命
剧里有个细节我忘不了
朱枫到台湾,住在女儿和女婿家
女婿看着温顺,其实心眼全写在脸上,先是试探,后来看见邻居被带走,吓得赶紧撇清关系
你能想象那种压迫感,巷口的雨直直落,院墙外脚步声重得像石头
那会儿,朱枫的每一步,都是踩在薄冰上
反观保密局这头,寒意更重
刘慷福叛变,为了投靠谷正文,恨不得立刻交“投名状”
谷正文也精,给他安排了“重要任务”,说是要抓共谍
刘慷福就追着“庄阿臣”不放,殊不知对方是翁连旺乔装
缠斗里,他被当场枪毙
之后,翁连旺借这一幕收获了林义良的信任,林义良很快被捕,命运突然拐了个死弯
谷正文这条线,最大的冷酷在于把人命当道具
这部剧真正的“雷”藏在黎晴身上
她原本是被安排去攻略聂曦的钩子,笑容里藏着刀
可她的火起于“仇”,却灭在“真相”
她一直以为哥哥作为国军飞行员,是被我军击落的,心里结下所谓“血海深仇”
后来她收到哥哥的“遗书”,字里行间说得明明白白:他受不了国民党发动内战、轰炸同胞,选择北上投诚
她的所谓血仇,原来是被谎言点燃的一场雾
雾散了,人就不一样了
最打动我的是那场被设计的“英雄救美”
为了让黎晴更快接近聂曦,谷正文导演了一出戏,安排枪手开真枪,代价是无辜的人可能受伤
戏演得漂亮吗,挺漂亮的
可当黎晴问“那人怎么样”时,得到的答案是“已经妥善处置”
她不信,沿着血迹找到那人,躺在墙根,身边只盖一张破草席
那一刻,灯光冷,世界静,黎晴的眼神从犹豫变冷
那张破草席,是黎晴清醒的分界线
真正在黑夜里醒来的人,都会往光亮处走
她的勇气和能力,从此会有个新方向——不是按谁的命令去做,而是按自己的良心去做
回到“大悬念”:吴石究竟怎么暴露的
答案一点不传奇,甚至带点无奈
1950年1月29日,台湾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朱谌之是华东局特派员”
那会儿,朱谌之(剧中朱枫的历史原型)任务已毕,正准备回上海,之前还托人捎了封信给家里,“凤将于月内返里”,简单七个字,写满盼归
2月2日,吴石派聂曦紧急约见她,通知说化名“老郑”的蔡孝乾被抓且供出了她,必须立即转移
她听劝,搬去阿里山大酒店
此时台湾海空线已封,只剩一架军用运输机在2月4日飞舟山定海机场
傍晚,她拿着吴石冒险签下的《特别通行证》,登机去舟山,打算再寻船返沪
2月4日傍晚,朱谌之拿着那张《特别通行证》登上军机飞往舟山,这一去,命运也被按下了加速键
同时线那边,保密局从蔡孝乾的笔记里看见了“吴石”这个名字
毛人凤先给蒋介石上了个含糊的眼色,转头对参谋总长周至柔汇报得更细,周至柔让他“先侦查求证”
于是,谷正文上门拜访吴石夫人王碧奎,自称老部下,打着“关心”的旗子套话,套出来吴石曾会过“朱女士”
蔡孝乾也供出两人多次见面
接下来,事情就快了
搜查吴宅时,找到了那张亲笔签发给朱谌之的《特别通行证》
一张通行证,成了压在吴石头上的最硬的铁证
台湾当局顺藤摸瓜,不仅搞清楚失踪多日的朱谌之去了哪,也把吴石定了“叛逆”
当保密局在吴宅搜出亲笔签发的通行证时,吴石的身份,几乎已经盖棺
历史的锋面刮过来,人物才有了分量
吴石早就做出选择了
到了台湾,他与组织直接联系几乎断绝,却还是主动找到办法对接,坚持站在他认定的那一边
他不是顺风转向的人,他是逆风站队的人
这一点,放在哪个年代都硬气
看这段历史,我总会想到两束光,照在完全不同的角落
1931年,钱壮飞潜伏在对手心脏,看见加密电报里“顾顺章叛变”的致命消息,他把女婿扔上最后一班火车去上海报警,自己稳住局面后再撤
钱壮飞那一夜连夜报警,救下的是整个组织的命脉
二战时的佐尔格,化身德国记者在东京搭起情报网,送出“德国东侵时间表”,最后被捕,走向绞刑架
佐尔格在东京写下情报,最后自己却走向绞刑架
他们和吴石并不在一个剧本里,却在同一条思想的河上逆流而上,懂得什么叫在关键时刻把命放在后头
回到剧里,结局前夕两件事大概率会顶到舞台中央
一是黎晴的真身彻底摊开,她的选择会像火柴一样点亮一片黑
黎晴极可能成为插进谷正文心窝的一把刀,聂曦能不能全身而退,还得看她这一刀扎不扎实
二是“通行证”那条线如何收口,所有人的命运,在那张纸上冻结又融化
我们都知道历史走向,可戏里人不知道,他们在每个路口看天色、看人心,做出决定
悬疑是形式,人心才是答案
看完这些,心里会反复打一个问号:我们究竟从这些故事里带走了什么
也许是一个很朴素的念头——当大势风云变幻,你是否还有力气做一次清醒的选择
是否能不把人命当棋子,是否能把善良守到最后
故纸堆里翻出来的不是“传奇”,是人活着的重量
最后,借用一句常被提起的话,落个尾
有位影评人说过,他的伟大不在于看见胜利才站队,而在于明知道全局天平已倾斜、局部仍然失衡时,依旧选择站在正确的一边,无论形势如何,他还是选择了大陆,选择了新中国
这样的人,活在剧里,也活在我们心里
沉默不等于退让,荣耀也从不喧哗
来源:火火火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