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雪域军魂》预告片时,这句旁白像冰碴子直接扎进耳朵——原来国产军旅剧终于把镜头对准了真正的“生命禁区”。
“海拔五千,氧气只有平原一半,人待久了连打火机都打不着火。
”
刷到《雪域军魂》预告片时,这句旁白像冰碴子直接扎进耳朵——原来国产军旅剧终于把镜头对准了真正的“生命禁区”。
没有慢动作凹造型,没有滤镜磨皮,直升机贴着雪谷飞,螺旋桨卷起的雪粒砸在挡风玻璃上,啪嗒啪嗒像子弹。
弹幕飘过一句“这怕不是特效吧”,官博直接甩出拍摄坐标:昆仑山腹地的喀喇昆仑山口,海拔4520米,剧组在那儿啃了整整一个月方便面。
有人纳闷,拍个戏至于玩命?
看看幕后名单就懂了: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盖章,现役陆航旅飞行员押机,直-20真机起降,连舱内仪表读数都一比一复刻。
去年“冰河救援”新闻里出现的“高原戍边模范营”,原班人马被请去围读剧本,官兵们看完剧本只提了一个要求——“别把咱们拍成超人,冻掉手指甲也喊疼的那种真实就行。
”
最戳人的一条花絮藏在片尾字幕:主演郭广平体验生活时,跟着巡逻队爬海拔5600米的山口,走到一半高反,蹲在路边吐黄水。
随队军医递给他氧气袋,他摆摆手,把袋子里最后一口氧留给旁边19岁的新兵。
那天回驻地,他在日记里写:“原来在高原,‘活着’才是最高级的演技。
”
现在剧还没播,预告片已经让军事论坛吵翻天。
有人翻出三年前同款机型在喜马拉雅南麓迫降的绝密视频,对比预告里直升机擦着山脊掉高度的镜头,连下降率都一模一样。
也有人担心:拍这么真,会不会泄密?
剧组倒干脆,直接把顾问罗寅生旅长推到镜头前:“能播的画面,都是脱过三遍密的;不能播的,我们宁可用空白镜头代替,也不给敌人送情报。
”
说到底,大家想看的从来不是“帅”,而是“凭什么”。
凭什么同一年龄,有人能在零下四十度站岗,有人却在空调房喊累;凭什么一样的直升机,有人敢在七级横风里救人,有人连考个驾照都哆嗦。
预告片里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新兵把冻成冰坨的矿泉水捂进怀里,班长笑他傻,他咧嘴回一句“化了就能洗头”。
底下最高赞评论只有七个字——“看哭了,我弟也在那边”。
剧到底好不好,得等11月央视八套开播才见分晓。
但起码它提前把一个问题抛给屏幕前的我们:当“躺平”成了流行词,有人把青春安在五千米的雪线,我们还好意思说“人间不值得”吗?
来源:时髦柑桔tWMVn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