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李沁主演的新古装剧开播,在宣传和播出前期投入了不少资源。首日播放量冲到了5000万,第二天就腰斩到1300万。
近期李沁主演的新古装剧开播,在宣传和播出前期投入了不少资源。首日播放量冲到了5000万,第二天就腰斩到1300万。
网上评论不多,多数观众觉得没什么槽点,但也没啥热情讨论。这种现象在影视圈并不少见,最近越来越多人琢磨这事。
明星们演戏达标好像成了一件事,又好像不是。李沁这次表演中规中矩,镜头下没出过大错,但观众也不叫好。
霍建华这类老演员拍剧还能引发热议,新生代演员却常被说没火花。剧里头服装道具挺讲究,但观众已经看惯了好制作,反而对剧情套路审美疲劳。
有些演员明明演得不差,就是观众不买账。
李沁一直给人清冷印象,这风格现在可能不太受欢迎。她之前拍戏时路人评价不算差,但这次剧播期间社交平台讨论冷清。
观众或许对这种安全选项感到平淡,既不讨厌也不想追。
行业内资源总感觉配不上现实效果。限薪令之后,片方砸钱找明星反而不如预期。
平台算法可能打压那些保守选题,导致投资打了水漂。年轻观众现在追星更倾向看短视频,对电视剧热度参与度低。
倪妮换个路子拍戏,倒是获得更多认可,关晓彤参加综艺后路人缘涨了,林允去街头拍摄反倒多了新观众。这些人尝试跨界或走接地气路线,好像更容易吸引人注意。
不少剧集制作成本过亿,播出后实际收益和观众反馈却不太好。
粉丝经济和大众市场之间似乎隔了层膜,两边都找不到合适连接方式。观众想看的和创作者以为该拍的,差距越来越难弥合。
行业里都在找突破口。有人想着把明星形象做到全网知名,有人想针对小镇青年设计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都没能找到完全奏效的方法。影视剧市场还是得继续摸索前进。
来源:年年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