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薇那个明珠格格的头衔,听着是挺好听,可你来回咂摸,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乾隆亲口封的女儿,身份板上钉钉,换了谁,怎么也得是个“固伦”或者“和硕”吧,偏偏她就没有,连个祭天的大场面都没捞着,这些事儿,你要是往深了想,都跟夏雨荷那十八年里教的东西脱不开干系。
紫薇那个明珠格格的头衔,听着是挺好听,可你来回咂摸,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乾隆亲口封的女儿,身份板上钉钉,换了谁,怎么也得是个“固伦”或者“和硕”吧,偏偏她就没有,连个祭天的大场面都没捞着,这些事儿,你要是往深了想,都跟夏雨荷那十八年里教的东西脱不开干系。
封号这东西,紫薇不是没有,就是“明珠”这两个字,说起来浪漫,仔细一想全是问题,宫里的格格们都有规矩,皇后生的叫固伦,妃子生的叫和硕,身份摆得明明白白,夏雨荷说到底,就是乾隆认识的一个人,没进过宫门,没走过程序,紫薇是私生女,这身份一开始就定死了,娘是什么地位,女儿就是什么命,想母凭女贵,那套规矩根本不给你机会。
夏雨荷教女儿那套法子,琴棋书画样样来,满文规矩也不差,那才情,快赶上老佛爷跟前养大的晴儿了,按说这是资本,可紫薇学成这样,一身的文人气息,反倒没多少皇家范儿。
乾隆见了,估计心里想的也是这孩子是个才女,封号就往“明珠”上靠,诗意是够了,分量却差得远,网上有人说“太后看紫薇就像看个民间才女”,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那个祭天仪式,小燕子一个义女,搞得轰轰烈烈,满城皆知,紫薇这个亲生的,反倒静悄悄的,表面看挺奇怪,其实夏雨荷早就想明白了,祭天是什么,是皇家的广播站,昭告天下,真把紫薇的身份这么抖出去,龙种流落在外,朝堂上那些人肯定要议论,麻烦事儿就大了,夏雨荷活着的时候,就没教紫薇张扬,临终前就一句话,“别做第二个夏雨荷”,女儿进了宫,柔柔弱弱,什么都不争,仪式没了,存在感低了,老佛爷那帮老派人物,对她的敌意自然就少了。
小燕子那边,她身份是捡来的,必须祭天,这是给她洗白,紫薇这边,有扇子有诗,乾隆心里跟明镜似的,夏雨荷看得透,这种事,靠皇帝心里的那点愧疚,比什么仪式都管用,紫薇的出现,就是一个纯粹爱情故事的产物,不去争名分,结果呢,乾隆给了她漱芳斋,把她指婚给尔康,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没那个仪式,一样没少拿。
好多人讲夏雨荷心机深,委屈了紫薇,可你想想那个年代,她们娘俩不这么活,根本没活路,未婚生女这事儿说出去就完了,夏雨荷硬是把紫薇培养成了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这十八年攒下的本事,就是对抗私生女这个标签的武器。
她从来没教紫薇去争抢,反而把过去的事说成一段风流韵事,紫薇进宫,完全是一副无辜的样子,皇后都没法正面打压她,比起小燕子那种横冲直撞的认亲路子,安全太多了。
紫薇那句“惊动五阿哥”,话里头那种小心翼翼的分寸感,就是夏雨荷一辈子教她的道理,用柔的去克刚的,在那种权力面前,才能活下来。
现在回头看,紫薇没有正经的头衔,没有祭天仪式,根本不是夏雨荷算错了,反而是她们母女在那个旧社会里最好的选择,表面上是名分吃了亏,实际上是躲开了明枪暗箭,避开了所有人的矛头,夏雨荷用十八年的功夫,给女儿换来了一条安稳的路,明珠格格这件浪漫的外衣,可比和硕格格那个沉重的身份,实用多了。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