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都带不动?新剧演员全程表情紧绷,台词费劲,违和感拉满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3 21:42 4

摘要:一部谍战剧,拍得跟纪录片似的,这事儿就挺怪。《沉默的荣耀》收视率高得吓人,一上来就干到了3。07,看的人乌泱乌泱的,可网上打分呢?5。2,刚过及格线。火是火了,骂的人也真不少,里外里透着一股拧巴劲儿。

一部谍战剧,拍得跟纪录片似的,这事儿就挺怪。《沉默的荣耀》收视率高得吓人,一上来就干到了3。07,看的人乌泱乌泱的,可网上打分呢?5。2,刚过及格线。火是火了,骂的人也真不少,里外里透着一股拧巴劲儿。


这剧讲的是啥?讲的是1949年在台湾的地下工作,说白了,就是一群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人。它不像别的谍战剧,今天一个反转,明天一个枪战,它不来这套。它就拍些平常事,吃饭的时候,几个人眼神对一下,话里有话;下雨天,送把伞,其实是送情报。这种拍法,看着是真,可现在的年轻人哪有这个耐心,看两集就觉得闷,直接就关了。


所以你看,骂声就来了。大伙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演员不行。矛头直指魏晨。


说他脸僵,说他念台词跟嘴里含着东西似的,听不清。可这事儿,还真不能全赖他。你看剧里那些老戏骨,于和伟演一个双面人,他需要咋呼吗?根本不用。他往那一站,衣服扣子绷紧了,呼吸稍微重一点,你就知道他心里正在过刀山火海。吴越躲在柜子里那场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不掉下来,隔着屏幕你都替她憋得慌。


他们的戏,是往里收的。


魏晨的角色是个副官,叫聂曦。这种人的本分就是话少、事多、不出头。剧本给他的空间就那么点,没多少内心戏让他往外放。他习惯了偶像剧里那种爱恨分明、情绪全写脸上的演法,你突然让他憋着,让他藏着,他整个人就僵那儿了,不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这剧讲的是四位真实烈士的故事,一个都没活下来,最后也没谁给他们发个奖章,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没了。这种彻底的悲剧,现在的电视剧根本不敢这么拍。


就像香港电影《无间道》里,梁朝伟演卧底,他靠表情吗?他不靠。他靠的是一股劲儿,一种就算人不在场,气场也能压住所有人的感觉。这种东西,不是靠瞪眼、皱眉能演出来的,得靠整个人的状态去“熬”。魏晨不是不会演,是他被塞进了一个他撑不起来的壳子里。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现在整个行业教演员演戏的方式,就没往这条路上教。


这剧播出的时间也巧,9月30号,烈士纪念日,摆明了就不是纯粹让你看着乐的。那段时间两岸关系又有点紧张,官方的风向也在提倡铭记历史。这剧就成了大环境下的一个零件,它带着任务来的。好多豆瓣上的年轻人就说,这剧压根不是拍给我们看的。他们不是不爱国,也不是不尊重历史,就是烦那种摁着你头让你感动、让你哭的劲儿。


收视率高,这事儿好解释。在央视八套播,那是“基本盘”,家里看电视的大爷大妈,他们不在乎节奏快慢,只要是这个题材,他们就看。这批观众,不上网打分,他们就贡献收-视-率。


口碑低,也说得通。上网打分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了短视频的快节奏,习惯了三分钟一个反转的网剧,你让他看这个,一集下来主角可能就换了件衣服,他直接就给你判“死刑”了。


所以你看,魏晨成了出气筒。他被骂得最狠,好像这剧的毛病全在他身上。可实际上,他就是那个最显眼的靶子。真正的问题是,这部剧的拍法,跟现在大多数人的看剧习惯,完全是拧着的。它不想讨好谁,也没想着让你看得多爽,它就是很“笨拙”地,把那段又黑又重的历史,原封不动地搬到你面前。


它没给你一个英雄力挽狂澜的痛快结局,也没让坏人得到一个大快人心的下场。它告诉你,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很多人干了惊天动地的事,最后连个名字都留不下。


这种感觉,太沉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有人看着看着就流泪了,不是被剧情煽动的,是被那种无力感给压垮的。有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不是不尊重,是实在跟不进去那个慢悠悠的调子。


这就是《沉默的荣耀》的两面性。


它成功了吗?从评分上看,它没成功。但它让吴石这个尘封在历史里的名字,又被人翻了出来,上了热搜。


从这个角度看,它又好像做到了它想做的事。这事儿,就这么矛盾。

来源:热闹梦想ie6c8m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