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部剧集不仅在影视行业取得成功,还能通过衍生品和品牌联名带动市场消费,这往往意味着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银幕,进入到了更广泛的IP消费领域。《赴山海》便是这样一部引发广泛关注的作品。
作者|momo
当一部剧集不仅在影视行业取得成功,还能通过衍生品和品牌联名带动市场消费,这往往意味着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银幕,进入到了更广泛的IP消费领域。《赴山海》便是这样一部引发广泛关注的作品。
凭借其强大的内容吸引力,剧集的衍生品及品牌联名合作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根据网友统计,剧集的衍生品和联名周边的销售额接近三千万,展现了该剧IP的强大市场号召力。通过与60多个品牌的跨界合作,周边涵盖了像吧唧、盲盒、冰箱贴等20多个品类,《赴山海》成功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消费生态系统,证明了其商业化的巨大潜力。
在其消费生态的背后,每一个数字都具有意义。29.9元的盲盒在上线后迅速售出近8000件,毛绒挂件销量突破8000件,棉花娃娃的全平台销售量超过一万件。从收藏卡到吧唧,从毛绒挂件到萌粒,这些带有情感价值的衍生品为观众提供了具体的收藏载体。
品牌联名方面的表现也为其商业化成功提供了支持,茶百道的联名周边迅速售罄,敷尔佳推出的人物卡和帆布袋成为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三得利、满小饱等品牌的定制礼盒持续热销。这些跨界合作涵盖了美妆、饮品、零食等多个品类。
尽管剧集口碑不佳,但主演成毅的粉丝以其强大的行动力,直接将影响力转化为惊人的购买力。粉丝自发组织+品牌支持超1600万元的云包场,不仅为相关品牌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更以实际行动力挺成毅,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商业实绩。
真正的爆款IP,是能让观众既为其熬夜追剧,也为其排队消费。它开创的情感共鸣-消费转化新模式,正在为整个长剧行业描绘IP开发的全新蓝图。
《赴山海》破圈热播,成毅引领商业奇迹
《赴山海》自开播以来,在播放数据、商业招商等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就,而主演成毅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其个人扛剧能力与过往作品表现进一步强化了剧集的商业价值。
《赴山海》于爱奇艺、腾讯视频双平台联播,开播即引爆流量。腾讯视频热度值在1小时内突破26000,峰值达26670,创下平台2025年开播剧集最快破纪录成绩;爱奇艺热度值迅速突破7657,成为该平台联播剧首日最高热度纪录保持者。双平台均未因分流效应影响表现,反而形成协同效应,持续占据猫眼、云合数据等榜单榜首。
这波热度从开播前就已燃起,微博话题#赴山海# 阅读量逼近20亿。开播后,以1.4亿的浏览量迅速登顶抖音影视榜首,豆瓣实时热门达到3000w。并且该剧开播十三天时,就提前锁定了爱奇艺2025年的广告时长年冠。
全集有广,逆势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且剧集播至后期,仍有品牌方持续追加投放。这背后是品牌对剧集持续影响力和观众购买力的绝对信心。同时,该剧在腾讯平台也斩获了弹幕互动量最快破两亿的纪录,这届观众的手速和热情,属实惊人。
而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数据与商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同一个核心驱动力——主演成毅。
事实上,成毅作为收视保证的市场号召力,早已在2023年的爆款《莲花楼》中埋下伏笔。彼时,他饰演的李莲花不仅以豆瓣8.0+的高分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更以一场衍生周边金额突破千万的实绩,提前预定了“新武侠标杆”的席位。
《赴山海》的数据成功,证明了他的价值,并非空泛的商业价值四个字,而是由一系列可量化的数据和现象共同成就。比如成毅在剧中精准塑造了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现代“社畜”肖明明的真实感引发打工人共鸣,侠客萧秋水的洒脱不羁,以及帮主李沉舟的内敛霸气。正是这种让观众相信“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立个体”的功力,成为了吸引路人盘、打破粉丝圈层的核心魅力。
虽后期《赴山海》在制作、结局等各个方面的风评并不如理想效果,但成毅剧粉仍展现出极强的支持意愿。这种“用钱包投票”的行为,体现了粉丝与演员之间超越作品之外的极强黏性,也为合作品牌带来了清晰可观的回报,成为后续商业合作的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市场价值自然水到渠成。成毅完成了从带动观剧到驱动消费的完整闭环。他不仅为剧集贡献热度,更通过个人与角色的深度绑定,成为连接剧情与现实消费的关键节点。从《莲花楼》的千万级周边销售,到《赴山海》所掀起的联名礼盒抢购风潮,均印证了成毅主演这一标签所具备的商业能量——它能够有效驱动IP全产业链的变现能力。
IP衍生开发,问鼎2025年长剧之冠
随着《赴山海》剧集热播,周边产品的多样化推出也成为了推动剧集商业化成功的关键之一。
《赴山海》的IP衍生开发采用“产品多样化+渠道全覆盖”策略,通过周边产品矩阵与跨界品牌联动,精准触达泛娱乐消费群体,据网友统计最终推动IP衍生+联名产品销售规模达3000万元。
上下滑动查看
仅从IP衍生周边角度看,《赴山海》的周边产品涵盖了从收藏卡、手办、棉花娃娃到毛绒挂件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剧集的商业化路径,也为粉丝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些产品的定价普遍偏向亲民,使得年轻观众能够在不增加太多经济负担的情况下,购买到与剧集紧密关联的纪念品,形成了非常强的情感归属感。
比如销量较好的《赴山海》周边盲盒,草场地商城的盲盒单价29.9元,截止超点日销量达7960件,成为了粉丝们购买的一个重要选择。盲盒的核心吸引力来自其随机性和收集性,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盲盒不仅是购买商品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开盲盒的那一刻,因伴随着对未知角色或物品的期待和兴奋,所以更增添了过程的娱乐性与参与感,也让观众在这种过程中与《赴山海》链接感更深,周期性更长。
挂件与棉花娃娃同样也销量不错,截止超点日毛绒挂件的销量达到8051件,棉花娃娃全平台销量突破一万件,这两类商品凭借其便携性和情感投射价值,成为了粉丝“日常陪伴式消费”的载体。
粉丝不仅仅是购买一件商品,而是在购买过程中建立起对剧集角色和情感的投射,能够将这些周边带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是挂件、毛绒玩具还是小型手办,它们都具有极高的情感依附性。
如果说盲盒、挂件、小卡是粉丝的日常陪伴,那么还有一种更为硬核的周边,也就是角色布料卡,它将这种情感连接推向了收藏级的高度。所谓布料卡,即是将演员在剧中身穿的原版戏服(甚至保留打斗痕迹)精心裁剪成条状,封装于特制的收藏卡中。这小小一片布料,因承载着角色在剧中的高光时刻,成为了粉丝眼中无可替代的记忆存档。
其稀缺性与独特的情感价值,在二手市场引发了惊人的溢价。在闲鱼等周转平台,一张热门角色的原戏服布料卡,价格已被狂热追捧的粉丝抬至1000元以上。这背后是情感消费的终极形态——粉丝支付的溢价。
跨界品牌联动,全域场景覆盖
这一系列良好的播出成绩,使得《赴山海》不仅仅停留在一部影视作品的层面,而是迅速延伸到了周边产品和联名合作,成为了现象级的IP产品。
剧集周边的打造非常贴近年轻群体的兴趣,吧唧、毛绒挂件、收藏卡等产品纷纷面市,既有趣又富有纪念意义。而这些周边产品的销售方式也极为灵活,除了线上商城的购买渠道外,还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线下快闪店,使剧中人物不在仅存于银幕里面,而是跨越屏幕与观众在剧外见面。
像名创优品打造《赴山海》主题店,中信书店在多地开展快闪活动等,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继续拓展全域覆盖的深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剧集的联名合作也引发了品牌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许多品牌纷纷以剧内广告或成毅个人代言为契机,推出了丰富的联名产品与活动。
比如,全剧集与60多个品牌展开了合作,其中部分品牌同时进行了剧内广告投放和剧外联名。像敷尔佳、三得利、满小饱和茶百道等品牌,都不仅仅是做广告植入,更通过联名推出了与剧集紧密结合的产品。还有像玫珂菲、爱普诗、李子园这样的品牌,本就是成毅的个人代言,在剧中与剧外更是与品牌开展了深入的互动。
其中,茶百道的合作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它不仅在剧集里进行广告投放,还巧妙地将产品的制作过程融入到剧情之中。剧中的主角亲手调制的豆乳玉麒麟,不仅成为了剧迷们津津乐道的讨论焦点,还为茶百道带来了巨大的品牌关注度。
在剧外,茶百道与剧集推出了三款联名饮品,巧妙呼应剧中角色的身份,并搭配推出了限量版周边,如贴纸、亚克力立牌和毛绒剑等,线下售卖被一抢而空。此外,茶百道还专门为这次联名拍摄了广告片,广告中充分展现了品牌与剧集的紧密联系。而线下的主题门店、快闪活动、大屏广告等,也让这一系列联动活动更具影响力,广泛吸引了更多观众和消费者的关注。
《赴山海》的商业成就,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关键启示:在长剧开发减少、爆款难破圈的背景下,广告主的策略已转向追求确定性回报。
尽管该剧后期热度自然回落,但其核心价值已然凸显——即以成毅为核心的主创班底所具备的稳定号召力,以及由此构建的精准商业生态。从亲民周边到高溢价的戏服布料卡,再到全域品牌联动,项目成功地将核心粉丝的情感认同,转化为可观的消费力与品牌安全感。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赴山海》验证了,即便内容热度有周期,但一个定位精准、运营精细、且拥有坚实核心演员的IP,依然能凭借其可靠的受众与转化能力,赢得市场的信任,成为商业价值上的赢家。
来源:让娱乐颖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