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锈迹斑斑的工厂大门、灰墙红砖的家属楼在镜头前缓缓展开,耳边仿佛响起了老式自行车的铃声和广播里的流行歌曲——这就是《烟花少年》为观众打造的90年代东北工业城。 黄景瑜和关晓彤首次搭档,化身工厂大院中成长的青年,讲述一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离散又回归的动人故事。 该剧
当锈迹斑斑的工厂大门、灰墙红砖的家属楼在镜头前缓缓展开,耳边仿佛响起了老式自行车的铃声和广播里的流行歌曲——这就是《烟花少年》为观众打造的90年代东北工业城。 黄景瑜和关晓彤首次搭档,化身工厂大院中成长的青年,讲述一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离散又回归的动人故事。 该剧已入选央视2025年片单,未播先火,成为今年最受期待的年代剧之一。
《烟花少年》改编自潘一掷的小说《子弟》,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铁城西郊工厂。 黄景瑜饰演的张小满是一名在工厂大院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野性重义气,被称作“铁西城之子”;关晓彤饰演的严晓丹则是个飒爽果敢的厂矿女孩,王天辰饰演的夏雷是沉稳睿智的学霸三人组成了故事的核心。
剧情横跨近二十年,从少年时代的恣意青春,到经济转型后工厂衰落、年轻人被迫远走他乡,再到多年后他们携着积蓄、技术和阅历重返故土,对抗地头蛇、救活老厂,最终扎根家乡建设。 剧中不仅有个体的成长线,更折射了国企改制背景下百万东北工人的命运变迁,被称为“一部平民史诗”。
《烟花少年》的幕后阵容堪称“王炸组合”。 导演黄伟(代表作《大江大河》)擅长驾驭时代题材,编剧卞智弘曾执笔《城中之城》,对现实主义的刻画功底深厚。 为还原90年代的东北工业气息,剧组特意前往辽宁本溪实地取景,从老式自行车、印花窗帘到广播中的流行金曲,甚至连群众演员的工服款式都严格参照时代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工厂区的锈迹、家属楼的斑驳墙面均采用做旧工艺,道具组还搜集了大量旧物,如搪瓷盆、铁饭盒、老式收音机等,力求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这种“考古级”的细节打磨,让《烟花少年》未播先获赞“年代剧质感天花板”。
黄景瑜此次饰演的张小满,与他过往的硬汉角色既有契合又有突破。 从《红海行动》的狙击手到《破冰行动》的缉毒警察,黄景瑜的硬朗气质与张小满的“铁西城之子”形象高度吻合,但新角色更多了市井烟火气与成长弧光从叛逆少年到肩负责任的回归者,需要演绎二十年跨度下的性格蜕变。
关晓彤则延续了她在《二十不惑》中“北京大妞”的灵动,但严晓丹更多了东北姑娘的豪爽与坚韧。 预告片中,她与张小满从青梅竹马到成年后并肩作战的情感线,成为剧情一大看点。 此外,王天辰饰演的夏雷作为三人组中的“理智担当”,与张小满形成性格互补,两人在命运抉择中的碰撞也颇具张力。
《烟花少年》的深层价值,在于它触碰了当代人共同的情感命题故乡与归属感。 90年代末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中,无数工人子弟如张小满一样,被迫离开熟悉的厂区,漂泊异乡谋生;而剧中角色最终选择回归故土、重建家乡的设定,恰恰呼应了当下年轻人对“反哺”与“根脉”的思考。
与《人世间》《父辈的荣耀》等爆款年代剧相似,《烟花少年》并未停留在怀旧层面,而是通过个体的命运波澜,映射宏观社会变迁。 例如,张小满远走日本打工、夏雷带着技术返乡等情节,真实再现了当时工人群体“出海潮”与“归巢潮”并存的现象。 这种个人命运与时代齿轮的咬合,让剧情既有热血青春的表层叙事,亦有厚重现实的内核支撑。
近年来,央视八套播出的年代剧平均收视率破1,网络播放量超10亿已成常态。 《烟花少年》凭借其扎实的剧本、强大的演员阵容以及央视与爱奇艺的台网联动,已显露出爆款潜质。 此外,该剧选择在秋季档播出,恰逢暑期档后市场空窗期,有望延续《漫长的季节》带来的东北叙事热度。
从受众角度分析,《烟花少年》覆盖了多重观剧需求:父辈观众可重温90年代记忆,年轻观众则能通过青春成长线产生共鸣;而黄景瑜与关晓彤的搭档,更吸引了粉丝群体与都市年轻受众。 这种全年龄段覆盖策略,或许正是其能否成为“下一部《人世间》”的关键。
随着预告片中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白烟、少年们骑着二八大杠飞驰而过的画面浮现,《烟花少年》已为观众拉开了一幅饱含铁锈味、烟火气与热血的年代画卷。
来源:阳光解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