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剧迷们不用再剧荒了!盼了整整两年的51集历史巨制《太平年》终于要开播了!作为中宣部重点扶持、广电总局重大题材项目,这部聚焦明朝万历年间的大戏,光看“官方背书+老戏骨阵容”的配置,就知道是部能沉下心看的好作品,这波绝对是来刷新历史剧天花板的!
历史剧迷们不用再剧荒了!盼了整整两年的51集历史巨制《太平年》终于要开播了!作为中宣部重点扶持、广电总局重大题材项目,这部聚焦明朝万历年间的大戏,光看“官方背书+老戏骨阵容”的配置,就知道是部能沉下心看的好作品,这波绝对是来刷新历史剧天花板的!
比起很多历史剧只盯着帝王后宫,《太平年》的格局显然大得多。它以万历朝的“张居正改革”为核心,把镜头同时对准了朝堂的权力博弈和民间的烟火人生,没有空洞的历史说教,全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
朝堂线里,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的步步为营看得人捏紧拳头:一边要顶住万历帝的猜忌,一边要对付保守派的阻挠,剧中那场“朝堂辩论”戏,于和伟饰演的张居正一句“改革不是削权,是救天下”,眼神里的坚定混着疲惫,把改革者的孤勇演活了。而民间线更接地气:苏州织户因“改税”欢呼雀跃,漕运船工为“新粮价”奔波生计,连街头小贩叫卖的“桂花糕”,都是考据过万历年间食谱还原的,真正做到了“大历史里藏着小民生”。
最让人放心的,还是这“全员老戏骨”的演技阵容,简直是历史剧的“顶配保险”。于和伟这次彻底跳出了“硬汉标签”,把张居正演得层次分明:面对政敌时言辞犀利、气场全开,深夜批改奏折时揉着太阳穴的疲惫,私下与友人谈心时的无奈,每一面都贴合历史人物的复杂多面。有场戏是他得知改革遇阻,对着烛火沉默半响,手指无意识摩挲奏折边角,没一句台词,却把内心的挣扎全传到位了。
搭配的演员更是个个“神仙打架”。张颂文饰演的漕运总督,把官场老油条的圆滑与底线演得入木三分,与于和伟对手戏时,一个眼神交汇就藏着暗流涌动;靳东演的清流御史,一身官服站得笔直,弹劾贪官时的慷慨陈词,连声调起伏都透着风骨。这群人凑在一起,没有谁是“背景板”,哪怕是配角递茶的手势、行礼的弧度,都透着对历史细节的尊重,根本不用担心情节出戏。
能被列为重大题材,《太平年》在细节上的较真程度超乎想象。为了还原万历年间的服饰,剧组专门请了非遗传承人坐镇,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全是手工缂丝,官员的补子图案按品级严格区分,连市井百姓穿的粗布衣裳,都做了“洗旧”处理,透着生活痕迹。
场景搭建更是下了血本:苏州织造局的织机是从博物馆借来的复刻品,京城街头的牌坊按《万历北京城图》1:1还原,连剧中流通的“交子”货币,都印着当年的真实纹样。有次拍摄暴雨戏,为了不让人工降雨冲坏实景搭建的街面,剧组硬是等了三天自然降雨,这种“跟历史较真”的态度,比很多粗制滥造的古偶剧靠谱多了。
现在的历史剧要么太“戏说”失真,要么太“严肃”枯燥,《太平年》却找对了平衡点:既有朝堂博弈的紧张感,又有民间生活的烟火气;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不管你是爱抠历史细节的“考据党”,还是就爱看成演技的“剧荒党”,甚至是想带孩子学历史的家长,这部剧都能满足你。
据悉,这部51集的巨制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还会同步上线视频平台。不用怕追更煎熬,据说开播后会连更,正好能趁着闲暇时间慢慢看。从张居正的改革蓝图,到织户的一针一线,《太平年》里藏着的,不仅是万历朝的风云变幻,更是“太平盛世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深刻道理。
准备好瓜子茶水,坐等这部重磅历史剧开播,一起走进那个既有风骨又有烟火的万历年间吧!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来源:足智多谋圆月Y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