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乔迁新居之前,为何一定要逼着百官上贺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2 00:53 1

摘要:毕竟新宫殿刚修好,收几份贺表图个吉利也正常,可他偏要盯着每个大臣的贺表看,连字体、用词都挑三拣四,没上贺表的还得罚俸。

看《大明王朝1566》时,总有人觉得嘉靖逼百官上贺表是老皇帝爱摆谱。

毕竟新宫殿刚修好,收几份贺表图个吉利也正常,可他偏要盯着每个大臣的贺表看,连字体、用词都挑三拣四,没上贺表的还得罚俸。

这哪是要贺表,分明是在玩一场权力测试借着乔迁这件事,看看经过严党倒台、海瑞骂街之后,朝堂上谁还听他的,谁在心里打小算盘。

一、

先说说当时的朝堂处境,嘉靖那会儿刚把严党收拾了,可清流的势头又起来了。

徐阶、高拱天天说要减赋税、安百姓,话里话外都在暗指嘉靖修道、修宫殿花钱太多。

海瑞虽然被调去江西,可他骂嘉靖的《治安疏》早就传遍天下,连地方官都在私下议论皇上是不是该收敛点了。

嘉靖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不做点什么,再这么下去,百官就该觉得他管不住朝堂了。

乔迁新居要贺表,就是他选的破局招。

贺表这东西,看似是张纸,实则是效忠状。

上了贺表,就等于承认皇上修宫殿是该的,臣等拥护皇上;不上贺表,哪怕你说忘了没时间写,也会被当成心里不服气。

有个细节很明显,嘉靖特意让吕芳把上贺表的名单列出来,没上的人里,有三个是刚提拔的清流官员。

嘉靖没明着罚他们,只让他们去国子监抄三天《大明律》,这就是在警告别以为跟着徐阶就能跟朕耍心眼,该表的态必须表。

二、

再看嘉靖怎么用贺表挑事。

他看贺表时,特意把徐阶的贺表挑出来,当着众人的面说徐阁老的贺表写得好,君父安康,社稷永昌,这话说到朕心坎里了。

这话看似是夸徐阶,实则是给其他清流官员施压连你们的leader都上贺表表忠心了,你们还敢装聋作哑?

果然没几天,那些原本犹豫的清流官员,都赶紧补了贺表,还特意模仿徐阶的用词,生怕嘉靖挑出毛病。

更关键的是,嘉靖要贺表,也是为了堵天下人的嘴。

海瑞骂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民间也有不少怨言。

要是百官都上贺表,就等于对外宣告皇上修宫殿是百官支持的,不是皇上独断专行。

将来再有人说闲话,嘉靖就能拿出贺表说你看,满朝文武都觉得该修,朕这是顺应众意。

有次嘉靖跟吕芳说贺表得多抄几份,送到各省去,让地方官也看看,朕不是孤立无援。

这话就把他的心思说透了用百官的支持,掩盖自己劳民伤财的事实。

三、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嘉靖要贺表,也是在给裕王立规矩。

裕王那会儿是储君,身边总围着徐阶、高拱这些清流,嘉靖怕裕王被他们影响,觉得皇上修宫殿不对。

所以他特意让裕王带头上贺表,还得写得情真意切。

裕王刚开始不情愿,徐阶劝他这不是给皇上表忠心,是给天下人看,您跟皇上一条心。裕王听了才赶紧写了贺表,嘉靖看了之后,跟吕芳说裕王长大了,懂规矩了。

其实嘉靖就是想通过这事告诉裕王哪怕你将来继位,也得听朕的,朝堂的规矩还得朕来定。

四、

有人说嘉靖这是自欺欺人,几张贺表挡不住天下人的议论。

可他要的从来不是堵住所有人的嘴,是抓住朝堂的控制权。

贺表就像一面镜子,谁忠谁不忠,谁听话谁跋扈,一照就出来。

没上贺表的,他记在心里,以后找机会敲打;上了贺表但应付了事的,他也心里有数,不会再重用。

只有那些真心实意写贺表、表忠心的,他才会继续信任。

有个细节很扎心,有个老臣为了让嘉靖满意,贺表写了足足五千字,还用上了不少生僻的典故,嘉靖看了却只批了虚文太多,不如徐阁老一句实在。

这说明嘉靖根本不在乎贺表写得多华丽,在乎的是态度你是不是真的认可他的权威,是不是真的愿意跟着他走。

五、

说到底,嘉靖逼百官上贺表,不是爱虚荣,是在做一场权力大扫除。

经历了严党倒台、海瑞骂街的风波,朝堂早就人心涣散,他需要用这张纸,重新聚拢人心,重新划定谁是自己人。

贺表的背后,是皇权的试探,是对朝堂的掌控,更是嘉靖对朕还是说了算的执念。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一张小小的贺表,比十万大军还管用它能让百官低头,能让天下人闭嘴,更能让嘉靖牢牢握住他最在乎的权力。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