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桃雕的小篮子还揣在围裙兜里,边沿被摸得发亮,像小时候奶奶塞给他的最后一颗糖——甜完就再没下文。
“中秋快乐”四个字,卫东在包子店门口挂了一整天,没人念给他听。
他数了数,今年第三十八个微信群里,没人@他。
核桃雕的小篮子还揣在围裙兜里,边沿被摸得发亮,像小时候奶奶塞给他的最后一颗糖——甜完就再没下文。
隔壁宋莹家热闹得像提前过年,儿子女儿拖家带口回来,后备箱塞得比超市仓库还满。
卫东路过,听见宋莹喊“别买那么贵,浪费”,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有人嫌礼贵,也有人嫌没礼。
数据说,今年38%的打工青年自己过中秋,比去年又多了五个点。
社区拉横幅“中秋不孤单”,志愿者敲门送月饼,卫东没开,怕一开口就露馅——嗓子早被面粉呛得沙哑,像哭过。
电商榜单更直白:实惠礼盒销量涨25%,精致礼盒跌8%。
李佳弟媳直接在家族群甩链接:“这箱苹果39块9,20斤,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
”长辈们沉默三秒,默默点拼单。
没人再提“拿不出手”,钱包先投了票。
心理热线那边,节前新增三成来电,关键词排第一:童年。
值班医生说,节日像放大镜,把小时候缺的那块月饼、那声夸奖,全怼到眼前。
卫东没打过,他说“费那事干啥”,却在夜里把核桃篮子摆到枕边,像给小时候的自己留门。
有人劝他养只猫,他说猫不吃包子;有人喊他去社区包饺子,他说擀面杖比脸熟,不想被参观。
孤独这玩意儿,越解释越像撒娇,干脆闭嘴。
可城市没放弃他。
凌晨两点,外卖平台推新活动:下单送“月亮语音”,骑手代读祝福。
卫东差点笑出声——给陌生人念“中秋快乐”,听着像恶作剧。
他划走页面,却在备注里写了句:“别念了,路上小心。
”那天他多送了两笼热包子,骑手回他一个笑脸贴纸,贴在玻璃上,像月亮长歪了。
宋莹家吃完团圆饭,把没拆封的礼盒原路退回,说“留点肚子给饺子”;李佳弟媳把39块9的苹果切成兔子形状,小孩抢得满手糖心;卫东收档前,把最后一屉包子送给路口环卫,对方回他一个月饼,五仁的,咬一口全是渣。
没人说“治愈”这种大话,只是第二天门口多了一把扫帚,环卫帮他扫净面粉;宋莹把多余的彩灯挂到他卷帘门上,一闪一闪像故障星星;核桃篮子依旧空着,但卫东把它挂在了收银台正对面,客人问这是啥,他答:“小时候玩具。
”语气淡得像说别人的事。
中秋过去,数据会更新,热搜会换,可那盏坏掉的星星灯还在闪。
卫东没修,让它闪,闪到下一个节日,闪到有人愿意推门进来,说一句:“老板,来个热包子,多放葱。
”
那一刻,月亮才算圆。
来源:勇者橙子YGH9ccZ